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1159|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3
发表于 2020-6-12 12: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课。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路径和模式,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 彭光细(19 9-),男,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湖南长沙 410114)
  
  我国农村有近5亿劳动力,除务农者外,乡镇企业吸收了1亿多人,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人。在近2亿人中,3/4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9900万人已离土又离乡,跨省区流动打工,仍滞留在农村的有1亿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课题,应从多角度加以思考。
  
  一、加强对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提高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
  
  农业始终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领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立足于农村与农业。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结构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 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我国的开发性农业仍具有很大的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可通过以下途径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一是开垦宜农荒地及其他土地资源。我国目前尚有可开垦的宜农荒地2亿亩,宜林荒山荒坡10亿亩,草山草坡 亿亩。如果我们对以上各项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建设,可消化大量(约1000万)劳动力。二是加快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约有一半属中低产田,如果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可使现有中低产田普遍上一个台阶,大约可增加1000多万人就业。三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我国目前的耕地复种指数较低,如能提高到10%,可相当增加耕种面积1亿亩,可多使用劳动力1000多万人。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这些产业不仅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创造的附加值高、在农户的收入中贡献大,由于受耕地资源的制约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业产业自身比较利益低的问题。
  2 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农产品的产后加工。组织动员农民进人流通领域,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将种养业、加工业与流通业融为一体。深化农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能为劳动力的转移广开门路,这是一条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又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1 中小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解决了国家雅力大量投资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到2008年底,乡镇民营企业成功地吸纳了1.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30%,成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要加快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使其依旧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2 继续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各类工商业企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程度,增强中小民营企业活力,提高其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在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时期,大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保证中小民营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逐步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群链,以进一步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2)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首先,要把农业服务产业化,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兴旺发达的农业产业的背后必须要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从而成为带动农村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其次,要进一步开发农村房地产、旅游等新兴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再次,引导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相结合。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展城镇就业空间
  
  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证明,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1 发展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新兴城市居民,使一批区位优、实力强、后劲足、辐射广的小城镇再发展为中等城市,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对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至关重要的。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成为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实施这样一个新的战略,关键是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现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结合,必须通过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育要素市场,来逐步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封闭性。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
  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对策措施。一是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让。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既是资源又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与流通,才能实现土地要素的有效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往往伴随着土地政策的调整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除了给予进城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搞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可以改善小城镇的生活环境,增强吸引力,而且通过道路交通、供电网络、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制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三是积极寻找和启动小城镇发展经济的增长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关键是发展经济。要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进镇兴办各种企业,特别是发展那些劳动密集程度高,同农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提供装备服务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第三产业。
  
  四、组织培训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
  
  1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教育是振兴农业之本,也是加速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必备条件。农村劳动力相对素质低下,限制了就业领域的拓展。只有从长远上认识投资办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才能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
  2 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特别是向城市和沿海就业的流动日趋活跃,人数急剧增加,目前已有一亿之多。我们应把城门打开,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并努力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打工,转变为稳定性城市居民,这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3 广泛利用国际市场,努力拓展农民对外劳务输出。扩大劳务输出,拓展境外就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补充形式。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而且有利于农民扩宽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本领、增长才干,加快干中学。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源占世界人力资源总额的1/5,但劳务输出只占世界劳务输出总额的2%-3%,劳务输出收入仅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1%左右,而且输出结构单一,仅停留在以土建工程为主的普通劳务输出阶段,且输出地域也比较狭窄。国家应注意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且相对素质较高的优势,积极组织境外劳务输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当前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分析
下一篇:良好农业规范在农业中小企业的实践和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2 12: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