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454|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88
发表于 2020-6-4 06: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8(2011)11-0005-01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崛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河南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试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一、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建起了第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也为后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就业的并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09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89所,其中高职高专为5 所。至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双师型教师
   河南的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经整合而重新组建的,这些院校只是校名发生了变化,而办学主体、教职员工都没有变,专业师资大多第一学历较低,“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据河南省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所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在校生分别为1800名、 000名、 300名和 100名,教师总数分别为82名、245名、331名和2 8名,生师比分别为22:l,25:1,19:1和23:l。这四所学校的生师比和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生师比15:1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双师教师资源比较短缺。
   (二)缺乏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它在高职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河南省55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只有21个。除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拖拉机职业技术学院、永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高职院校,不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一般都缺少实训基础,实训基地很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训基地。缺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三)办学特色不鲜明。
   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建设特色专业就是培育办学特色。要使专业建设有特色,就要面向社会,紧密结合地区或者行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而目前河南省一些高职院校不能从自身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专业设置包罗万象,缺乏地方特色,很难形成优势专业。
   (四)生源质量较差。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录取在高考录取中属于最后批次,经过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招录后,好的生源剩余不多,最后批次招生的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一般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弱、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本科批次的生源比较,明显处于劣势,一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高考录取成绩在300分左右,有些考生考分只有100多分,文化基础比较差。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三、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师资来源单一,教师待遇较低。
   河南省高职院校聘用的教师以师范类或其他专业应届高学历毕业生为主,师资来源单一,而他们在学校时,大都缺乏工作实践锻炼的机会,没有成为“工程师”的现实土壤,无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在经济待遇方面,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经济待遇偏低,这也就很直接造成很多高水平老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不愿意选择高职院校。
   (二)实训基地经费投入不足。
   造成我省目前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的主要原因还是资金缺乏投入,与企业合作也不够紧密,社会融资比较困难。每所高职院校一年的实训基地投资费用基本为 00-800万元,而中央财政资金占30%,地方财政投入占3%,剩下的 0%-10%要学校自筹,实训基地经费投入不足,缺少校企结合,学生实训基地少。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这就造成里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不对路。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普通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误区。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也教授一些普通文化课,但应以职业、技术课为。二是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的误区。
   (四)录取批次靠后。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考生争相读“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排在高考录取中属于最后批次,经过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招录后,生源受到限制,学生生源数量较少。
   四、大力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河南省目前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大力招聘“双师型”教师。其次要对现有非“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各个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规定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途径、种类、时间等。最后要对现有“双师型”教师进行再教育,制定规划要求现有“双师型”教师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或国外学习培训,以更新观念获得最新知识技能。
   (二)校企结合,注重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
   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学生实训基地的加强,既不是几个单纯的模拟实验室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多开辟几个毕业实习场所。更要注重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基点,形成学校―工厂―学校相结合的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实践课程。
   (三)明确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上突显地方特色。
   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方向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切实利用河南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根据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增强适应性。开设一些河南省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积极创造条件增设一些特色专业。
   (四)适当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使高职更有吸引力。
   高职高专院校排在高考录取最后批次,生源质量受到限制。河南省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必须进行改革:一是改革招生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取允许高中阶段第二学年的毕业生申请报考,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则应当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二是改革考试内容。高职招生考试标准的制定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普通高考相区别,重点突出职业基础能力的考核。三是改革考试方式。增加高招考试次数,变成一年两次或多次高考或打破统考的单一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作者简介:李文婧(198 -)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教育系2009级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参考文献:
   [1]习谏.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 (5).
   [2]邓小妮,熊正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研究[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秦树萍.关于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5(8).
   [4]张安宁.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局限及其优化[J].教育导刊,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英语写作学习策略量表设计与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4 06: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8

帖子

51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12
发表于 2022-3-13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