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if句与汉语“如果”句用法之异同

[复制链接]
查看: 477|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6
发表于 2020-6-2 1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探基于Brown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比较英汉条件句使用上的异同。句法位置上,条件标记if只能居于句首,而“如果”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谓头;语序安排上,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语序都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两种语言也有“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语序,但是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语序在英语中高达31%,而在汉语中却不足0.2%;语义约束上,英汉条件句一般都需要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但在实现主观化的手段上,两种语言同中有异。
【关键词】:if句;“如果”句;句法位置;语义约束;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 3/j.issn.1 11- 411.2011.0 .028
  
   英语的if句(if-sentence)一般称之为条件句(conditional)。汉语中与if句相当的是“如果”句,有学者统称这一类句子为“条件句”[1-4],或采用类似说法,如“假设条件从句”[5],“充分条件假言复合句”[ ],汉语学界一般区分为“假设句”和“条件句”两大类[1-10]。本文不作细致区分,一律以概括性较强的术语“条件句”统称之。本文讨论的范围封闭在以连词if和“如果”引导的条件句,研究中使用了两个语料库,一个是Brown语料库,该语料库收集了20世纪 0年代有代表性的美国英语语料,考虑了各种不同文体的平衡,总词数约为100万词;另一个是笔者加工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利用汉语词语自动切分软件进行分词处理后,总词数也在100万词左右,该语料库收集了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语料,覆盖了小说、政论文、电影文学、科技体、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两个语料库大小相当,性质接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If句和“如果”句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英语中对if句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比如,区分为:“预言性条件句”、“含意性条件句”和“相关性条件句”[11];直接条件句和间接条件句[12];内容域、认知域、言语域上的条件句[13];事件过程条件句(course of events conditionals)、假设条件句(hypothetical conditionals)、语用条件句(pragmatic conditionals)[14];否定性反事实句(negative counter-factuals)、肯定性反事实句(affirmative counter-factuals)、假设句(hypotheticals)和条件句(conditionals)[15];真实和非真实条件句[1 ];因果性条件句、预告性条件句[11];真正条件句和非真正条件句[18],等等。
  汉语学界对条件句也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依据句子的用途区分为推知、应变、质疑、祈使、评说与证实六类[9];或参照Sweetser的分法将条件句分为行域、知域和言域三类[ ];或根据前后分句间的语义关系区分为因果、隐含、同理、视角、按断、让步等六类[19]。
  条件句的分类可谓林林总总,分法上也见仁见智,但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这正好反映了条件句的复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分类方法是有必要的,因为每一种分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条件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特点,能够揭示自然语言中各种类型的条件句的生成机制。
  在条件句的诸多分类法中,本文最感兴趣的是Athanasiadou & Dirven的三分法[14]:即事件过程条件句(course of events conditionals),假设条件句(hypothetical conditionals),语用条件句(pragmatic conditionals)。为了行文的方便,分别简称为CEC、HC和PC。先看看英语的三个例子:
  例1.If there is a drought like this year,the eggs remain dormant.(CEC)
  例2.If the weather is fine,we’ll go for a swim.(HC)
  例3.If you are thirsty,there’s beer in the fridge.(PC)
  上面三个条件句分别属于CEC、HC和PC三种类型。汉语中的“如果”句也可以作类似的划分。请看:
  例4.如果每年春末夏初的山洪没有咆哮着把这些垃圾冲干净的话,那么,一到干燥的刮风天气,垃圾就飞扬起来。(CEC)
  例5.如果当时我没下手,我爹我妈准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HC)
  例 .如果需要在这些地方育苗的话,在播种前将土壤翻晒数次,或用药剂如漂白粉或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PC)
  从事件之间的关系来看,三类句子有比较明显的差异。CEC类(例1、例4)中,包含两个共现的事件,一个事件依赖于另一个事件。HC类(例2、例5)中,结果小句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据先行语推测得到的。PC类(例3、例 )中,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更间接了:说话人给出一个暗示,提醒听话人解决问的办法。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三类条件句的使用频率也不一样。
  Athanasiadou & Dirven考察了if句的分布情况,从Cobuild、Brown、Lob、Drama和Lund等5个语料库选出509个if句。统计数据是:HC类最多,占总数的42%,其次是CEC类,占30%,最少的一类是PC,占28%[14]。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随机选择了10 个“如果”句,按照Athanasiadou & Dirven的方法对10 个条件句进行分类,然后统计每种类型句子的数量,并与英语if句对比,结果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英汉条件句的类型分布大体上相同,HC类数量最多,PC类数量最少,居于中间的是CEC类。这一结果表明了英汉在条件句的使用上具有某些共性。
  英汉条件句中,假设条件句(HC)所占比例最高,语用条件句(PC)也不在少数。可见在语言运用层面,对“条件”关系的理解并不一定受到逻辑学上的三种条件的干扰。在实际语用中,一些事件条件句(CEC)尚可用逻辑上的条件关系进行解释,但是,假设条件(HC)、语用条件句(PC)并不具备逻辑学上条件的真值关系。因此,英汉条件句的构成并不需要真正逻辑上的条件,条件关系的实现更多地依靠人类的生活经验进行语意上的推理,从而在人的心智空间建立起条件结果的认知框架。
  Athanasiadou & Dirven的研究还表明,英语if句的分布体现出语体的差异。在所考察的5个语料库中,Lund语料库收集的是自然口语语料,PC所占比例是21%,Drama语料库收集的是现代英语戏剧语料库,PC所占的比例是25%。PC在另外三个语料库中的数量明显低一些。结果分别为:13%(Cobuild语料库),15%(Brown语料库),19%(Lob语料库)。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口语体中PC的使用频率普遍高于书面语体。PC类条件句使用的语体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口语与书面语言语功能上的差异。因为,在言谈会话中,“提供”(offer)是一项重要的言语功能,具体包括向受话人提供物品、服务或信息等。在我们考察的例子中,向受话人提供物品的情形最多。
  
  二、“如果”和if的句法位置
  
  (一)“如果”和if在子句中的位置
           
       连词if和“如果”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一个虚拟标记,表达一种虚拟范畴(the Subjunctive category)。虚拟是一种属于全句的功能范畴。虚拟是全句所表达的整个命题而非其中某个成分的虚拟,虚拟范畴可以通过在句首和句尾添加虚词的方式来实现表达,也可以在谓头这个句子中心成分位置通过“添加”或“移位”来实现表达[20]。
  汉语中,位于句尾的条件标记主要有“的话”等。“如果”的句法位置通常是位于分句句首或谓头。例如:
  例1.如果调剂一下,对于转变作风,树立新的气象,都有好处。(句首)
  例8.你的那首诗如果登在报纸上,一定会引起轰动。(谓头)
  “如果”可位于分句句首,也可位于谓头,但是语料库显示前者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后者。
  英语的if经常位于子句句首的位置。例如:
  例9.If man is actually the product of his environment and if science can discover the law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ways in which environment.(句首)
  当if后面出现插入语的时候,if被插入语隔开了,它在形式上被后面的逗号隔开了,但是实质上依旧处于条件子句的句首。请看:
  例10.These never ceased to suggest that if,in the eyes of Marx and Lenin full communism was still a very distant ideal,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st-society had now, under Khrushchev,become an immediate and tangible reality.
  上例中,动词suggest后面接一个宾语从句,由定冠词the引导。宾语从句是一个包含if的条件从句,因此,if的句法位置实质上属于条件子句的句首,汉语中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时候,if还可以在同一个分句中两次出现,形成所谓的“内孕型”条件句,就是条件句中又包含一个条件句。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用法。例如:
  例11.If there will be trouble if we attend the meeting, we’d better stay at home.
  (译文:如果我们参加会议会有麻烦的话,我们最好呆在家里。)
  (二)“如果”分句和if子句在全句中的位置
  完整的条件句一般都含一个“条件小句”(protasis)和“结果小句”(apodosis),最典型的格式是“如果……那么”和if……then。汉语条件句的优势语序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这种语序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少数情况下汉语也采取相反的语序。如:
  例12.他一定会原谅你的,如果你真诚地向他道歉的话。
  英语条件句的优势语序也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不同的是,与此相反的语序(“结果小句+条件小句”)英语比汉语更加普遍。请看:
  例13.It is not much better if he meets with old classmates.
  本文对Brown语料库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总共103 个if句,其中329例属于“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构式,所占比例高达31.1%。然而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总共519个“如果”句,只有1例属于此类构式,所占比例不足0.2%。关于汉语后置型条件小句的使用频率问题,有学者的统计数据是3.1%[21],与本文的结论基本一致。
  不难看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语序都是“条件小句+结果小句”,这与人类认识事物固有的因果观念以及常规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在事物的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许多事件都与广义的因果关系有密切的联系[22]。这种优势语序具有类型学意义。它遵守了这样一条共性:条件从句在所有语言中都以前置于主句为正常语序[23]。从这条共性来看,其优势的原因与语言的时间顺序象似性(iconicity)有关。因为从时间上看,条件从句的事件发生在主句所述事件之前。
  同时,英汉条件句也都有“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语序,但是两种语言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此类语序在英语中高达31%,而在汉语中却不足0.2%。这种句法现象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语序类型的特点。英语是修饰语后置语言,汉语是修饰语前置语言,英语if句中,大量使用“结果小句+条件小句”的语序与英语修饰语后置这一句法特点是平行、和谐的。
  
  三、“如果”句与If句的语义约束及其句法实现
  
  (一)条件句的语义约束
  条件句的分类、句法和语义问题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Greenberg和Comrie等讨论了条件句的类型[24-25],并对条件句的语义问题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国内学者也针对条件句式的语义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2 -30],不过,以上研究均未涉及条件句的语义约束问题。考察表明,汉语条件句的构成受到语义的约束,条件标记出现在分句中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对后续分句形成语义上的约束,才能实现语义上的和谐。请看:
  例14.如果他们能说清楚这一切,将来就不会再遭罪。
  例15.如果艺术和思想都是上品,那么这就是双料的醇酒。
  上述二例,是汉语里典型的条件句。仔细分析其内部组合,不难发现,结果小句中分别有一个对应的关联性词语与前面的条件标记呼应,构成句法限制关系,形成了“如果……就”“如果……那么”一类稳定的搭配格式。
  条件句的这一句法特点,有学者早已注意到了,并指出,汉语假设条件连词不能单个使用,必须有后续连词或后续的关联副词接应才行[29]。周文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条件句的倾向性规律,对认识条件句的句法特征无疑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不过,这个观点也还有需要修正的地方。研究表明,结果小句中有后续连词或后续关联副词只是条件句一个重要的句法手段,但并非必有的手段。本文考察了30余万字的作品,发现结果小句有后续关联词只占总数的51.2%。没有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占总数的42.8%。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条件句并不需要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由此可见,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并非条件句必有的句法手段。
  条件标记对其后的结果小句有语义上的约束,要求结果小句携带[+主观性](subjectivity)的特征,才能构成语义上的和谐。这一句法要求与其本身的语义特点密切相关。因为条件标记属于虚拟范畴,本身携带了[+主观性]的语义特征。而结果小句又是依据条件小句做出的推论,因此,也是虚拟的、非现实的,也应该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结果小句的推理过程主要依靠说话人的主观推断,其中一个证据就是经常使用情态动词“可能”[31]。
  (二)语义特征的句法实现
  结果小句要想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句法手段。汉语句子主观性的实现手段有三个:语音调节(phonological modification)、句末语气词(sentence-final particles和情态副词(modal adverbs)。于康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情态(modality,于文称为“主体表现”)除了由句子整体的语气来表现外,还可以由词和语调来表现[32]。我们发现这三种句法手段在条件句中全部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此外,条件句还运用心理动词(mental verbs)来实现句子的主观化。请看:
           
       例1 .如果他真的病了,你去不去照顾他?(特殊语调)
  例11.这如果真有个外宾在场,影响多坏啊!(句末语气词)
  例18.如果继续围攻,他们顶多能坚持到天黑。(情态标记)
  例19.如果有机会,我想和他聊聊。(心理动词)
  例1 、例11分别利用特殊语调和句末语气词实现句子的主观化。例18使用了适度标记“顶多”传递了主观信息[33]。例19则使用心理动词“想”传达主观信息。
  前文提到,有超过半数的条件句要求有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接应,这在本质上也是为了使句子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是促使句子主观化的句法手段。条件标记常接的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主要有“就”、“那么”、“也”、“还”、“那就”、“那”等等。这些词语中,“还”与“也”是表“常规”的情态标记,传达的主观信息是“认为事件依旧按照常规”[33],“就”、“那么”、“那”在条件格式中表示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词汇固有的意义决定它们也能使句子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
  英语if句与汉语的“如果”句语义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果小句具有主观性。对英语if句来说,实现主观化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情态助动词,如would,could,can,should,ought to,might,may,will,must等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would。张道真、温志达持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虚拟条件句的主句中,谓语通常都必须包含有would,should,could,might这类助动词[34]。
  为了确切地了解英语if句实现语义主观化的手段,我们从Brown语料库中随机抽出120个if句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有93个if句在结果句中使用了would,could,can,should,ought to,might,may,will,must等情态助动词,占总数的18%。还有些句子虽然没有使用情态助动词,但是运用了其它的词汇手段。请看:
  例20.But it also briefly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 meeting with Mr. Khrushchev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i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were favorable and schedules permitted.
  例21.It is not much better if he meets with old classmates .
  上述两例,结果小句中分别使用了“可能标记”(possibility)和“适度标记”(much),使句子携带了[+主观化]的语义特征。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英汉条件句中,条件标记if或者“如果”与所呼应的结果小句有语义上的约束关系,一般要求结果小句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点。在实现主观化的手段上,两种语言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形式,但是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汉语主要通过语音调节、句末语气词、情态副词和心理动词等句法手段实现结果小句语义的主观化,英语则更多的依靠情态助动词。这种句法上的差异主要是由英汉语言情态表达上的整体差异性带来的。
  
  四、结 语
  
  英语条件句种类繁多,主、从句的动词往往需要与相应的时态结合,非真实条件句还牵涉到“时态后移”(backshifting of tense)。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英语条件句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条件句也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在二语习得领域,对于条件句的习得研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不多见。本文利用英汉语料库,对汉语的“如果句”和英语的if句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汉条件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对比分析法在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从而提高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范 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3] Su Lily I-wen. Conditional Reasoning as a Reflection of Mind[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05(4): 54- 11.
  [4] 张丽丽.从使役到条件[J].台大文史哲学报,200 ( 5): 1-38.
  [5] 陆俭明,沈 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 (3):195-204.
  [1] 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8]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9]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10] 徐阳春.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 Palmer,E.R.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18.
  [12] Quirk,R,S Greenbaum G Leech,& J.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13] Sweetser,Ev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 Athanasiadou,A.and Dirven,R.Conditionality,hypotheticality,counterfactuality[M]∥In Athanasiadou,A.and Dirven,R.,On Conditionals Again. 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11.
  [15] Wierzbicka,A.Conditionals and counterfactuals:Conceptual primitives and linguistic universals[M]∥In Athanasiadou,A.and Dirven,R.,On Conditionals Again.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11.
  [1 ]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11] 冯春灿.试论英语IF条件句的类型及其使用[J].外国语,1999,(4):12-18.
  [18] 徐李洁.IF-条件句分类再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2): 4- 9.
           
       [19] 黎 平.《论衡》假设复句的假设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101-110.
  [20] 徐 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 (3):51- 1.
  [21] Wang,Yu-Fa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Chinese Discourse[J].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0 (1):231-241.
  [22] 邢福义.语法问题献疑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3] Greenberg,Joseph H.Universals of Language[M].Mass Combridge:M.I.T.Press,19  .
  [24] Greenberg,Joseph H.The realis-irrealis continnuum in the classical Greek conditional[M]// In E.Traugott et al.,On Conditionals. Combridge: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 .
  [25] Comrie,Bernard. Conditional:A typology[M]∥In E.Traugott et al.,On Conditionals.Combridge: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 .
  [2 ] 舟 丹.“如果”新例[J].中国语文,1958(5):250.
  [21] 尹世超.说“如果2(说)……那么……”[J].中国语文通讯,1984(2):8-12.
  [28] 王克仲.意合法对假设义类词形成的作用[J].中国语文,1990( ):439-441.
  [29] 周 刚.连词与相关问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0] 李晋霞.论话题标记“如果说”[J].汉语学习,2005(1):28-32.
  [31] 杨彩梅.关系化――一种识别句子主观性语言实现的形式手段[J].现代外语,2001(1):1-10.
  [32] 于 康.命题内成分与命题外成分[J].世界汉语教学,199 (1):2 -33.
  [33] 鲁 川.语言的主观信息和汉语的情态标记[M]∥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11-330.
  [34] 张道真,温志达.英语语法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文 格)
  A Corpus-based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English
  “If sentence” and Chinese “Ruguo sentence”
  YAO Shuan-yun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19,Hubei,China)
  Abstract:Based on Brown corpus and a modern Chinese corpus, this paper sets out to compare the usage of conditional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ccording to the syntactic position,English “if sentence” can be put at sentence head,and Chinese “ruguo sentence” can be put both at sentence head and predicate head.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word order,the optimal order of both languages is “protasis+apodosis”.There is also an opposite order――“apodosis+protasis” in both languages,but they differ a lot.Statistics show that in English this order appears as often as 31%, while in Chinese only less than 0.2%.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semantic restraints and have the semantic feature of [+subjectivity],but they differ a little in the ways of realizing subjectivisation.
  Key words:if sentence; ruguo sentence; syntactic position; semantic restraints;subjectiv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导入的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 1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6

帖子

529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0
发表于 2022-3-14 0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