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影响下的近代教会大学建筑

[复制链接]
查看: 751|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105
发表于 2020-6-1 11: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英敛之 马祖伯 辅仁 涛贝勒府 北平三大建筑
  跟北京的很多古建筑类似,且又有自己的特色,它是一种容易被人熟悉的气息,充斥着怀旧味道,让奔波的人在一瞬间就沉静下来,然后心波荡漾,思接千载。这里所说的就是辅仁大学的校园建筑――宫殿式建筑。辅仁大学不仅延续了始于明末清初利玛窦与耶稣会教士的“学术传教”传统,在校园部分建筑上也采用了西方传教士当时的先进工程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创造出中西合璧建筑新式样,拉开了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艺术复兴的序幕。
  创立 发展 合并
  辅仁大学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坐落于定阜街东面路北。它的创立延续了始于明末清初利玛窦与耶稣会会士的“学术传教”传统,迄辅大酝酿创校之时,天主教在华已有两所耶稣会经营的高等教育中心(上海的震旦学院,天津的津沽大学)。其实大部分的中国天主教知识分子一如其他的知识分子,全心倾力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其中,以满清皇族后裔英敛之与复旦大学创办人马相伯为著名代表。1912年,英敛之和马相伯二人以中国天主教领袖人物的身份,给罗马教廷上书“请派才高德硕之士,来华增设公教大学,发扬中国文化,介绍世界知识”,共同撰写了《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提倡在北京建立一座天主教大学,但是当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议并未被及时采纳。1913年英敛之随后于香山静宜园建立“辅仁社”,其与马相伯手创震旦学院的理念十分类似,受到马氏的大力支持,收有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辅仁”一词取自《论语・颜渊》篇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1911年冬天,辅仁社停办。直到1925年,在罗马教廷与美国公教本笃会的共同支持下,在北京设立公教大学的事宜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并着手实施,取名为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聘请英敛之为社长,并邀请前教育部次长陈垣,地理学家张蔚西,前清进士、诗人郭琴石,史学家、北师大教授李泰芬、应千里等文化名人来社任教,同年首次招生23人。学校于1921年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1921年北洋政府准予试办,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经过英、马二氏的不懈争取后,“北京公教大学”终于得以顺利开办。1929年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因应北京改名北平而改称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比肩,并称“北平四大名校”。美籍教士奥图尔任第一任校长,后由著名教育家、广东省新会人陈垣出任校长,陈垣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而且对世界三大宗教都研究颇深,可谓学贯中西,启功先生便是其亲传弟子。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张继、胡适、傅增湘、翁文灏、沈兼士等任董事,执教者多为卓有成就的学者,如王光美、王光英、启功、美国高能物理学家邓昌黎博士,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等均师出辅仁,胡适、季羡林、范文澜等都曾经在辅仁任教。辅仁大学先后设文、理、教育3学院,规模最大时有4个学院、13个系、 个研究所。辅仁21年办学史就贡献了中科院11名院士,以及各行各业一大批人才。1931年在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
  1931年1月1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攻占北平,华北各大院校一时风声鹤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早先南迁云南另组西南联合大学,未及迁校者只能坐待日军接管,名存实亡。辅大由于罗马教廷与国际关系因素,是年夏季仍在炮声隆隆中正常招生。校方同时联络平津其它国际性教育团体,达成了在日占区内共同遵守三项原则的决定:一、行政独立;二、学术自由;三、不悬伪旗,以示不屈。1942年,辅仁大学英千里教授与多名学生因秘密组织抗日活动被捕入狱。抗战期间辅大师生在日本压迫威胁之下,仍继续依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之学制、校历与假期规定。同时积极扩充学系,以招收沦陷区失学青年入学,由于辅大乃唯一不受日本控制之大学,因此沦陷区青年均以考入辅大为荣。此时,钱思亮、王普均等名教授均曾于辅大任教,日后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原子能科学家邓昌黎、冯彦雄均为此时辅仁大学物理学系与化学系的毕业生。
  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于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办。1952年辅仁大学各系科分别并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共有21年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历年在北京辅仁大学注册入学的学生共12355人,历届毕业本科学生4812人,研究生1 人。现存教学楼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辅仁大学校友会”使用。
  理念 风格 特征
  辅仁大学创校伊始,就选址在晚清贝勒载涛府邸,涛贝勒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在清朝时,其府邸算占地约 0亩。辅仁大学建校时以1 万美元的价钱永久租用了这座府邸。
  学校同时招收女生并采用男女分校的教学方式,当时女子学院就设在恭王府内,以王府后排的瞻霁楼和宝约楼作为女生宿舍,在恭王府正厅多福轩设女院图书馆。整个女院由圣神女修会管理。恭王府环境优美之至,学校的女学生在此生活学习,为外人称羡,还被称为“格格”,能够进入这里读书的女生们也以此为荣。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辅仁的女生部从恭王府中退出。
  涛贝勒府则用作男生部。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的校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1929年学校开始在涛贝勒府花园南面兴建新的校舍,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教学楼主楼。1928年,本笃会委托比利时籍传教士格里森设计教学楼。1929年教学楼始建,翌年竣工。该楼建筑面积4 00平方米,于1930年竣工。这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砖混结构的楼身呈封闭式的口字形,东西南北4个角楼及南面中间大门为3层,其余部分是两层。楼顶铺有绿色琉璃瓦,每扇玻璃窗都是雕花木框,墙砖采用浅灰色水磨砖。在当时它与城东的协和医院、城西郊的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共称为北平三大建筑。这三大建筑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都被列为上个世纪早期我国大型建筑中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1929年,辅仁大学在北京购得兴建校舍的用地,1930年在贝勒府花园南侧空地和马圈旧址建造而成。刚恒毅(中国天主教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特意聘请了格里森担任辅仁大学新校舍的建筑师。辅仁大学校方按照刚恒毅的思想提出了对未来新校舍的设想:“建筑方案应体现天主教的‘大公精神’,做到新旧融合,宜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并使其适应现代学校的功能要求。”在施工奠基仪式上,刚恒毅应邀发表了有关辅仁大学建设方针的演说词:“辅仁大学整个
  建筑采用中国古典艺术式,象征着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信仰,我们很悲痛地看到中国举世无双的古老艺术倒塌、拆毁或弃而不修,我们要在新文化运动中保留着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但此建            筑的形式不是一座无生气的复制品,而是象征着中国文化复兴与时代之需要。”
  在这种指导方针之下格里森开始对辅仁大学的教学楼进行设计。但辅仁大学的基地在北京市区内,且靠近故宫作为一个大学的校址实在显得过于局促,若采用中式大屋顶的单体形式就比较困难。格里森来到北京之后,花了数月时间查寻中国北方古典建筑的原始资料,并将其与他从中国各地搜集来的古建筑照片进行对比研究,与此同时,格里森还对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古典建筑做了实地考察,加强自己对中国北方官式建筑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后,格里森认为:辅仁大学“以经济的观点和基地环境及交通条件来说,都需要在中国古典建筑传统中寻找另外一种结构方式,可以从中国皇宫的城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某种启发,这些造型显示出中国皇宫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某些特征。”
  这样格里森将教学楼设计成为一座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中西合璧式的“日”字形的建筑,砖混结构,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建筑面积约4 00平方米,楼四角是四方形塔楼,和正面中心皆为三层,其余均为二层。正入口三层,作汉白玉大拱门,券面浮雕精致,红漆大门金色门钉。上加三个中国传统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装饰,四角亦加歇山式角楼。建筑立面混杂使用了较多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如作绿琉璃瓦清官式屋顶、汉白玉须弥座、南方封火山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等,建筑整体造型重点突出,轮廓线主次分明,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新楼内部有房间500余间,南北向作为教学用房,单面走廊设计;东西向作为办公用房,走廊居中。新楼中间下层为图书馆,上层为礼堂。
  格里森更偏爱高低起伏的体量组合和丰富多变的阴影效果,他将辅仁大学设计成了一座全封闭的中国皇宫式城堡,建筑中轴线是以故宫的北海为依据来确定的,内部空间布局是仿西方修道院型制,四面围合并以中间楼房分隔成两个小庭院,东西南北四角各矗立起角楼的造型墙身厚重,窗洞深凹,收分明显,上覆重檐歇山屋顶,四周围楼的檐口也均做成城墙箭垛形状,真有种皇宫那般戒备森严的气势。先期竣工的南部楼房,是用二尺厚、四尺长的浅灰色水磨砖砌成,施工质量较高。中间人口是仿皇宫城楼式的汉白玉大拱门,在轴线上连续向前凸出两次,形成了一种组合复杂的歇山顶,正中拱门挑出阳台,模仿中国古典建筑的台基和栏杆式样,与歇山顶配合造成宫殿的缩形,又隐喻佛龛的意思。檐下的斗拱装饰采用的是中国石窟的雕塑手法,别有一番趣味。格里森还在正面混杂使用了一些其他的中国古典建筑细部,譬如绿色的琉璃瓦,雕花的木制窗框,汉白玉的须弥座,木制红漆大门镶着金黄色的铜钉,最有意思的是将南方封火山墙造型搬用于正立面的人口拱门和角楼之间,整幢建筑还用装饰有中国石狮的栏杆围了起来。1940年,辅仁大学北部的司铎书院建成,四合院围合完毕。司铎书院的宫殿韵味少了许多,是中国古典式城楼和牌坊造型的混合体,隔着长长甬道的是被称之为大观园原型的恭王府旧址,供传教士休闲和女学生帘舍之用,依旧保留了古色古香,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园林布局。在轴线上还修了中国式的园亭,这一切似乎与故宫有着某种潜在的呼应关系。格里森在辅仁大学的建筑造型上极尽能力来捕捉中国古典建筑的外部形象,但内部处理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整个平面几乎全是封闭的单走廊组成,教室的进深太浅,室内楼梯数量较少,门厅采光显然不足。
  辅仁大学内还保留有原涛贝勒府花园的部分建筑,包括格阁楼、雨香亭等。其中格阁楼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五间,歇山顶过垄脊灰简瓦屋面,一二层均有回廊环绕,两侧设木质楼梯以便上下。建筑首层廊柱间装饰倒挂楣子及坐凳楣子,东、西立面明间均设桶扇门四扇,盘长如意棂心,次、梢间槛墙支摘窗,亦为盘长如意棂心,各装修均内嵌玻璃。二层廊柱间装饰倒挂楣子及荷叶净瓶寻杖栏杆,层间还装饰“万不断”雕刻木挂檐板,明、次、梢间装修同首层。建筑西侧设有卷棚游廊与其相连,形成“口”字形院落,游廊廊柱间均装饰倒挂楣子与坐凳楣子。雨香亭为单檐八角攒尖形式,筒瓦屋面,攒尖处作宝顶,各戗脊为花瓦脊式,檐柱间装饰倒挂楣子与坐凳楣子,绘箍头彩画。
  创造 保护 继承
  1981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东至柳阴街规划红线,南至定阜街规划红线,西、北至现状围墙。建筑是中西合璧式,外墙磨砖对缝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屋顶、汉白玉须弥座,杂有南方封火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格局基本完整。
  辅仁大学本部旧址主楼是外国人所设计的建筑质量较高的仿中国传统建筑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生了迅速变化,近代建筑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这一时期在仿西方古典建筑的同时,也开始流行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辅仁大学本部旧址主楼建筑便是这一时期代表作品之一。外国设计师在满足建筑新功能、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条件下,创造了中国传统风格,且建筑整体权衡与细部装饰做法熟练,构图比例合乎则例,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仿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实物遗存,亦是当时北平著名的三大中西合璧式建筑之一。辅仁大学本部旧址内除教学楼外,还保留了原涛贝勒府花园的部分建筑。
  据说教学楼是建在贝勒府邸的马圈之上,同时还占了府邸花园南边的一部分,所以在外界的口碑相传里,它是一座具有奔腾气势的花园建筑,更有甚者,把它视为古城北京美丽的后花园。但就建筑旧址来说,它是跟整个什刹海融合在一起的,充盈着神秘。在一波一波的学生从这里走进走出之后,它依然是安静的,仿佛整座建筑都沉寂在同样的氛围里。
  结束语
  北京辅仁大学旧址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辅仁大学北京校友会”所在地。仍做教学用途,很好地延续了保护单位原始诞生时期的使用功能和文化气氛,辅仁大学所经历的21年,是20世纪中国最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缩影。为此,以北京辅仁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是自此开始被国人在思想观念纳入了文化的大范畴之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由于中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这种建筑新式样不仅被视为了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更是作为一种成熟的中西合璧式样的建筑风格,承载着过多的政治与文化意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西方审美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建筑组合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31

帖子

43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99
发表于 2022-3-12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吉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