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与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复制链接]
查看: 767|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9
发表于 2020-5-30 1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作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式之一,影视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文知识、形成人文思想、培养人文精神,最终达到学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一终极目的。
【关键词】:影视欣赏;人文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9255(2011)03-0011-04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修养和历史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就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据笔者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热衷于计算机、英语以及职业资格等的考证,对参加人文讲座、欣赏高雅艺术等活动不感兴趣,缺乏提高自己人文素质方面的意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较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其一,普遍欠缺文学知识。很多学生不知道《巴黎圣母院》、《三国演义》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一些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其二,缺乏艺术知识,对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缺乏了解。其三,历史知识贫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二、影视欣赏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影视欣赏是以镜头为媒介,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人们的爱憎、悲喜、同情或反感,从而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在所有艺术形式中,影视艺术是观众最了解、最容易接受且最愿意投入和最大需求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声、乐、画和思想性、人文性合一的综合性艺术的欣赏教学,其视觉和心理时空的蒙太奇特性及综合感染力更能触动人的心灵,使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比“静态”的常规教学所传达的认知能更自然地为青年学生所接受。通过影视欣赏能够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感受到来自影片中典型生活所带来的触动和思考,也能使平凡生活中的人接触到影片中风格化和动态的艺术语境的熏染。而这些又都是大学生所关注和认识所及的。可见,影视欣赏对于大学生审美修养及深度思维的养成是有巨大帮助的。此外,影视欣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其整体人文素质,最终达到学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一终极目的。
  
  (一)影视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这些也都是影视艺术所涉及的领域。通过对相关影片的欣赏,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如笔者在课程中设置的中外名著影片系列,以观影促名著阅读,引导学生接近名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对一些外国经典名著改编的影片的欣赏,不但使学生了解了该文学作品,更进一步了解了该国的历史、文化等相关人文知识。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日瓦戈医生》、《乱世佳人》等影片,观众不但可以通过观影获得影片原著相关知识,更随着电影主人公的脚步,穿越欧洲中世纪幽暗的皇宫,漫步东欧古朴庄严的广场,然后一头扎入俄罗斯远东茂密的丛林……我们看到了简・奥斯汀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在那令人窒息的男权环境中如何去追求自由的人格和美好的爱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上个世纪俄罗斯民族那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无法改变的、令人扼腕的命运;我们也看到了,在美利坚合众国,那个外表柔弱、内心却无比坚强的斯嘉丽坐在父亲的庄园,喃喃自语着:“Tomorrow is another dav!”
  又如国史、国情影片系列《林则徐》、《火烧圆明园》、《西安事变》等,基本按我国历史年代先后选配影片,重点放在近现代国情教育方面,让学生通过观影而获得相关历史知识。再如世界地理、各国文化及风情影片系列,如《北方的那努克》、《人与自然》、《世界地理》等纪录片,引导学生放眼五大洲,拓宽视野、开阔胸襟,适应日益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影视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因此,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它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影视欣赏恰恰是这一教育十分生动、有趣而且大学生特别容易接受的途径之一。而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部分作品,如《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影片又为这一教育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这类作品具有强烈的“格”――中国式文化价值取向。如电影《黄土地》中的信天游、吹鼓手、唢呐、采风、腰鼓……《霸王别姬》中的京剧、京胡、萧、曲牌、念白等。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这些具有浓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元素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再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则可促使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这类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反思意味。《黄土地》是思考的,它从历史的纵深挖掘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以一个表征的故事承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反思与诘问;《黄土地》是审视的,它以非正常视线的构图和造型阐释对黄河(亦即中华)文化的判断与主张;《黄土地》是深情的,它以对民俗、民风的看似冷静实则热情的展示,倾诉对母亲的爱恋与忧伤……《霸王别姬》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在色彩斑斓的影片中,我们既能领略古老瑰丽的京剧意韵又能感知“梨园暴力”的“合理”内核;既能在人生如戏的叙述中品味人性的挣扎,又能在戏如人生的结语里慨叹背叛的无奈……
  在对上述诸影片的欣赏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关注其中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一些元素,引导其思考人性的复杂以及环境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反思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与政治的特殊关系。通过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正确的文化理念。
  
  (三)影视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            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人文素质的几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体现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人的终极价值。人文精神是人存在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之魂。
  真、善、美是电影的永恒主,而且是惟有反映真、善、美的电影,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尽管现在是文化多元的时代,电影从形式到内容也可以多元,但万变不离其宗,电影的主题以及它所张扬的价值观,都该具有真、善、美。而且电影发展史也证实,如果一部电影只有形式上的华丽和眩目,没有实质上引起观众共鸣的真、善、美,即使一时赚得票房,也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在影视欣赏的过程中,作品中关于真、善、美的诉求必然对观者的心灵产生冲击和影响,进而帮助观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欣赏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主要指导学生欣赏影片中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在被辛德勒伟大人格感动的同时也认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进而对其扭曲甚至灭绝人性的一面产生深刻的认识。又如欣赏影片《阿甘正传》,重在指导学生注意片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到影片反映的在现代文明激发出来的各种欲望不断沉沦的当代人急于摆脱现实社会中的繁复与狡诈而返璞归真的强烈愿望,并从阿甘这面镜子,使观众看到自身人性的缺失,找到单纯而善良的心灵归宿。
  这样,从诸多的影视作品中,吸纳一切美好的品质、情感,培养一切有益健康长大的思想、观念,学习一切勇敢、坚定、热情的美德,增长一切有益发展的知识、智慧、能力,训练一切可使自己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技巧、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影视艺术以其最丰富的社会画卷成为人们最有效的提高个人精神文明素质、培养个体人文精神的教育途径。
  
  三、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影视欣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师方面
  据笔者对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 ]3号)发布之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影视欣赏》课程,开设这一课程是近5年才出现的。而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课程教师,大多由人文或基础课教师担任教学。由于教师本身影视理论知识的欠缺或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为了完成课程教学而放电影。某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课前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课中不作任何停顿和讲解,课后也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与此相关的活动和练习,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播放电影。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影视欣赏》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教师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利用前沿的影视报刊杂志如《当代电影》、《世界电影》、《电影手册》,“后窗看电影”、著名影评人博客等网络资源学习影视理论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专业机构进修,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要精心备课,悉心教学。教师要开宗明义地指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给学生点明方向和教学要求: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对各民族历史进行了解和审视,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准备每部电影的简介,搜寻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通过PPT课件将影片有关信息简要的介绍给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影片内容和难度情况进行以下的内容渗透:导演的风格、故事的背景、影片的大意、剧中的明星以及影片中的经典情节等。同时为学生设计几个与影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电影进行学习。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要及时点评,没有及时点评就等于失去了对课堂进程的控制。点评、提问、启发是影视欣赏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提前预览影片,对于影片内容熟稔于心才能使提问恰到好处。教师可在必要的地方按下暂停健,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影片的主题。电影放映完毕,教师可就故事情节、主题音乐、某个人物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进行小组讨论,提供一个供学生交流和发挥的平台。还可以通过写观后感、影评等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影片信息,加强其主动学习能力。
  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影片的方法,用以指导学生的课外观影活动,使学生终生受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品味。
  
  (二)学生方面
  学生目前普遍对《影视欣赏》教学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当多的学生欣赏品位较低,要求老师播放当前流行的动作类、科幻类大片,而不欢迎那些社会背景复杂、主题深刻、引人思考、启迪人生的经典影片。他们往往片面注重故事情节,把影视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故事欣赏,从而忽视了对影片主题的挖掘,教学效果甚微。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综合知识的欠缺导致对作品情节、语言、背景知识的不理解,从而对经典影片产生畏难情绪而干脆拒绝欣赏此类影片。
  针对上述现象,首先要根据学生隋况精心选择欣赏对象。所选影片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欣赏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理解能力;对于那些主题过于晦涩或有很大争议的影片最好弃之不用。其次,在教给学生影视欣赏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法律、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均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影视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欣赏水平。
  
  (三)教学设施及进度方面
  在视听效果方面,由于目前《影视欣赏》课程大多利用多媒体设备随堂进行,白天由于室外光线的原因,虽然可以利用窗帘来遮光,但由于屏幕大多偏左或偏右,大部分学生反映图像效果不佳。再加上音响大多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地方,声音太大则影响其它班级教学,太小又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调整多媒体教室屏幕的位置至中央,更换遮光效果较好的窗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弃使用音箱设备而改用无线话筒的发射器传送音频信号,让学生从调频的耳机中接收电影的声乐。或设立专业的影视教学场所,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在时间进度方面,由于每周课时的限制(一般为两课时100分钟)而常常导致欣赏过程的不完整,但影视欣赏本身的性质又往往要求情感的连续,欣赏过程的中断必然会影响欣赏的效果。例如《霸王别姬》全片时长近三个小时,两节课的时间连看完全片都不可能,更别提背景知识介绍、教师点评和观影后的讨论了。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的建议是:(1)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允许教师利用学生的自习时间灵活调整教学安排,遇到影片时间较长时可以将两周的课调整到一周内连续上完,避免欣赏过程的中断;(2)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完成前期或后期的部分工作。如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如导演、剧中主演、影片情节、故事背景等,从而节约课堂时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下一篇: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30 1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31

帖子

55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6
发表于 2022-3-12 2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