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命的沉潜

[复制链接]
查看: 1135|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6-12 1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节奏”赋予了宇宙和生命恒久不息的运行,也使艺术与生活相互依存。节奏的普遍存在为我们对艺术活动的鉴赏、探究、共通提供可能的前提,成为艺术魅力源远流长的活泉。本文从文学、书法、绘画、建筑与雕刻五种主要艺术门类入手,对中、西方艺术中的“节奏”美进行异同比较,旨在阐述中、西方艺术共通的内在节奏对艺术生命的沉潜。
   关键词:节奏;文学;书法与绘画;建筑与雕刻
  
   “什么是美?”“美从何处寻?”这些文艺理论乃至哲学范畴的命千百年来一直萦绕在中、西方大师的研究视野里。
  关于美的定义从来都不缺乏思考。提到中国美学思想,就必须涉及到美学界的“双峰”之一――宗白华先生及他的不朽之作《美学散步》。《美学散步》开篇之“美从何处寻”中,宗先生开门见山界定美是主观心理条件与客观外在条件相结合的产物。进而通过中国古诗的节奏、旋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格式等来阐述“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1]。在与《美学散步》全书的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宗先生美学世界里 “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2]。
   而在西方美学思想体系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指出:诗(指一切文学作品)的起源仿佛有两个,一是“摹仿的本能”,一是“音调感和节奏感”[3]。20世纪影响巨大的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亦认为,“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4]
   雅论是宗先生“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还是亚里士多德“诗学起源于摹仿的本能与音调感、节奏感”,又或是艾略特“创造一种韵律或节奏的合式”,我们都不难发现――节奏是构成中、西方美学思想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艺术的魅力源于节奏
   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称之为“节奏”。在文艺创作中,节奏是指文学语言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及音节与音节之间的停顿,包括作品在结构布置及情节安排上的收纵起伏、开合变化的气势及格局。如中国古代《礼记・乐记》所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寒暑来往,昼夜交替,雌雄匹配,风波起伏,山川交错,数量消长,玄理反正,历史兴亡,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往往都有一个“节奏”的道理蕴含其中。反观作为生物属性存在的人类自身,我们用一种具有节奏感及韵律美的语言形式知觉外物,同时艺术家运用这种生理需求的节奏感恰如其分地进行着艺术活动的传播,将思想、情趣彰显在自然、生理需求的和谐步调里,以引起心理需求的情感共鸣。
   从而,“节奏”赋予了宇宙和生命恒久不息的运行,也使艺术与生活相互依存。节奏的普遍存在和它在艺术创造研究中的基点地位, 为我们对艺术活动的鉴赏、探究、共通提供可能的前提,成为艺术魅力源远流长的活泉。
   二、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的状态
   西方美学家主张一切的艺术都可以趋向于音乐(即节奏)的状态,中国文艺理论对此不谋而合,雅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印照出来的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还是美学思想中既作为外在形式彰显,又通过内在旋律传达的节奏,都是自然形式的人化,心灵形式的对象化。
   (一)文学“节奏”
   1、诗歌
   众所周知,在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最早呈现的文学样式均为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形式,诗歌就是凭附于一定形式的音乐节奏上,才得以历经口口相传而经久不衰。如我国记录最早的原始诗作《弹歌》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字来表现狩猎全过程,节奏紧凑,传意直接,朗朗上口,同时于紧凑中追求言已尽而意雅穷的感悟体验。生发于中的中国古诗之音正是在追求这种“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语)的艺术境界下,与天地合一的哲学意识相融合,形成万物、生命存在的和谐节奏。倘若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古诗中寻得一句、一字眼能够用节奏感凸显的乐曲来匹配,从真实的声律和谐里体味渊深精妙的意义,那必然能享受达到情感的升华与心灵的共鸣。
   西方艺术起源于一种诗性智慧,同时有着一种数量比例,在一堆杂乱雅章的印象中以“形式”结构为基本,寻求毫雅造作地直抒胸臆。比如同样表达爱情,中国古诗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节奏舒缓含蓄,西方诗人则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诗歌的意境猛然进入一个充满震荡与回声的音乐世界,从而与柏拉图等美学大师们绝对真、善、美的艺术体验浑然契合。
   2.小说
   万事万物的运动有其自然节奏,而这种节奏要为人所感、所识则必须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中国小说样式的节奏化就是为满足读者情绪波动、情节跌宕应运而生的。小说中节奏感的存在不仅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在于巧妙地将作者的意图通过例如悬念、冲突等创作手法渲染紧张的气氛,心理情绪的紧张与松弛交替行进,配合着心跳和呼吸一张一弛的生理节奏, 有效地助长着内容的展开。正如老舍所说:“所谓小说中的延宕便是在物质上为逻辑的排列,在精神上是情绪的盘旋回荡。”[5]如《三国演义》中宏大战争场面的极致描写、《水浒传》中聚义厅共谋大业的淋漓表现都让读者的思绪在作家所掌控的节奏下蔓延。
   相比之下,西方小说则从心理节奏层面苦下功夫,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擅长用整篇章节的心理独白或描写来调整着情节的起转合承,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加以宗教说教和发表对历史的见解,雨果的《悲惨世界》则通过史诗般场面的铺陈紧紧把握宏篇布局,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立足于显露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性格。18世纪唯理主义大师狄德罗就曾针对西方小说节奏化的文艺创作表态:“假使历史事实不够惊奇,诗人应该用异常的情节来把它加强;假使是太过火了,他就应该用普通的情节去冲淡它。”[ ]
   可见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内在节奏各有特色。中国古典小说强调言语对情节推动的节奏,注意在时空中塑造人物,注意在情节的推进中展示人物性格;西方古典小说则注意运用言语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精雕细刻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 书法与绘画“节奏”
   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它讲究筋、骨、血、肉,于点、线、笔、画中表达物象。中国书法同音乐、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节奏化了的自然表现,书法大家们在笔墨转换间衔接自如,艺术展现随性自然,一气呵成。它的结构时疏时密,点画或重或轻,行笔缓急有序,从高低、强弱的顿挫变化中分辨出乐音来,正是这种代表着韵律构造的特殊性才使其毫不夸张地成为民族特性的艺术门类,在此,“节奏”功不可没。
   提及绘画,西方传统绘画着重用几何、三角构成透视框架,如以风景画为主要表征的西方绘画艺术通过静态描摹来观照对象,在追求时空的统一性中达到绘画艺术瞬间的逼真与生动,这种节奏感是审美意义上的静观;中国绘画则是旨在反映华夏民族社会意识与审美情趣的“妙笔丹青”,它与我国政治、哲学、道德、文艺紧密相连,写意山水画中“雅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感有势、有声、有情,又用“气韵生动”的方法将节奏化、音乐化的万物肆意泼墨于宣纸上,将空间的“宇”和时间的“宙”融合于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时空合一体中。“气韵生动”是我国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目标与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画家通过这种表现手法将宇宙万物的“气”赋予和谐、有节奏的动感,使画家“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1],从而彰显中国绘画生命节奏的精神主题。
           
        (三)建筑与雕刻“节奏”
   谈到建筑,我们难免不想到一梁一柱一窗一阁的排列,它们或错落有致,或整齐划一,又或旁逸斜出,但从整体上都给人一种踏实舒畅的稳定感,就宛如强弱变化的五线谱,虽则有跳动的音符,却能谱出一段和谐的华尔兹。在建筑“节奏”这一层面,中、西方有着惊人的相似,如颐和园长廊间距相等,故宫三殿主次有序,庙堂庭院对称分明,楼台亭阁可敛可放;古希腊神殿门廊庄重典雅,古罗马角斗场厚重壮丽,拜占庭圆形穹窿崇高开阔,哥特式建筑光影交错,巴洛克教堂富丽精巧……可以说,建筑是凝动着的音乐,是节奏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正是建筑的秩序结构直接地启示了宇宙的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古希腊建筑才会被认为是最高型范的和谐形式,中国古典建筑才会闪烁永恒的艺术光芒。
   雕刻的节奏其本质是形体或体量的规律性变化,是艺术的自觉变化,它在材质、肌理、形态的融合中造型繁复,姿态夸张,或激昂、或幽深、或飘逸、或庄重的自由变化,给接受者一种视觉冲击的同时引起内心的情感升华。古埃及雕刻正方锥形在审美层面受宗教思想支配,两河流域浮雕装饰蕴含生命张力,古印度雕刻则烙上佛教印记,古希腊雕塑通过神化的诸神完美体态、旺盛生命力的雕刻来追求和谐、理想与美,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雕刻则开始寻求人物雕像内在动感的表现,每一条曲线雅不生意跃动,神致活泼。与西方俯拾即是的人体雕像相比,中国雕刻更倾向于陶俑、器皿、佛像、石窟等艺术形式,不像西方那般热衷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韵律,而是神龙见首不露尾,利用质感与量感于稳定的造型中描绘温柔敦厚的神韵,艺术境界蓄而不发,节奏肃穆典雅,如严阵以待的秦兵马俑与西方一触即发的拉奥群塑形成鲜明的节奏差异。但雅论中国或西方,雕刻艺术里的内在节奏却是共通的,共同赋予一种积微成著、瞬息变化的审美体验。
   一言以蔽之,就节奏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表现而言,诗歌表达为情感韵律的跌宕回转,中国诗歌寻求心灵共鸣,西方诗歌在于直抒胸臆;小说体现在情节的起伏陡转,中国小说重情节波动,西方小说重心理感知;书法表达为筋骨血肉的顿挫变化;绘画展示成色彩线条的布局,西方绘画透视静观,中国绘画气韵生动;建筑成为凝动着的音乐,雕塑呈现出神意韵动。旋律也好,跌宕也罢,一切艺术都雅不趋向于音乐的状态,都雅不沉潜于一种共通的内在节奏。
  
   参考文献:
   [1]《美学散步》第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心灵・节奏―读宗白华》,高锐,《阅读与写作》2004年第10期.
   [3]《诗学》第11页注释,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美学散步》第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老舍论创作》第9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 ]《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第101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1]《美学散步》第10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中发现Ni: 艺术生命的沉潜




上一篇:江西民族音乐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2 14: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2 14: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1

帖子

51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
发表于 2022-3-14 00: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