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827|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8
发表于 2020-5-30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高等音乐艺术类院校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对于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推动探索实践。文章主要就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 2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 9/j.issn1003-1121.2011.04.038
  
  作者简介:胡志平(19 3~),男,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民乐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刘天华研究会副会长(武汉 4300 0)。
  收稿日期:2011-08-28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1]。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是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对于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如何全面提高质量,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思考,推动探索实践。本文主要就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
   中国高等音乐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历史不足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发展速度迅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音乐工作者等,为中西优秀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建设速度更是一日千里,规模迅即扩大,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开始广泛引起关注,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质量观念开始探讨,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实施质量工程,力求通过评估和质量工程促进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客观地讲,“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历史性跨越。过去被喻为象牙塔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在历史的进程中抓住了机遇,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说得直白一点,扩招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扩招弥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扩招普遍促进了高等艺术院校硬件建设水平;扩招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由传统单一模式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向“多样化、特色化、适应性”新型整体质量观的转变。同时,办学规模扩大后,由于高等艺术院校不能很快在短期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突出问题。比如: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尤其是单一模式精英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当今社会多样化就业方式不适应的矛盾;长期以来高等音乐院校分工过细、过早,教师、学生重视技术训练,忽视弦外的功夫、知识结构,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宽口径、厚基础、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多样化人才需要之间的矛盾等。
   据我的调研和观察,“十五”、“十一五”期间,高等音乐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所努力探索实践的,一是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方向,比如艺术管理、通俗音乐表演、通俗音乐创编以及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背景的艺术类专业或专业方向。但是新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都还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专业音乐院校均缺乏上述专业方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短期内很难将新兴的专业方向办出质量和特色来。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各音乐院校、尤其是地方音乐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做法不同,但都下了不少功夫,在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上成效显著,但在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效果上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相关联而相对滞后,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还不相适应。三是构建开放性的课程结构,努力加强课程建设。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工作是每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从09年起课程建设被列入学校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四是努力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各专业音乐院校在教育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上,方法、标准不一,但均有一定建树。
   总体上讲,中国高等专业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迅猛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要求,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实践,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样化、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二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按照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首倡者马丁•特罗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 .5%[3]。短短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它国家30年、50年的历程”[4]。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使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办学定位、质量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建设理念的变革,正如有专家所论“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在于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方式和发展道路。”[5]
   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目前共有9所,除1所隶属国家教育部外,其它8所隶属地方教委或教育厅①,各地专业音乐学院均面向全国招生。20世纪80年代各专业音乐院校本科年招生规模在20至50人之间,研究生年招生规模在3至10人 之间,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本科年10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21世纪初发展到年200至300人的招生规模。目前,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控制在年300至390人的招生规模外,另 所地方专业音乐院校音乐舞蹈类专业本科年招生规模在100至1500人之间,硕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在50至1 0人之间,大小不一。而师范类大学的音乐艺术类专业从原音乐系、艺术系的建制发展到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许许多多的综合类大学,甚至是单科类大学也都增设音乐艺术类专业,10年间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发展与普及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速度惊人。其中的意义,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所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其中的意义,在几十年后将会更为人们所认识。”[ ]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规模的扩大,直接促进了各专业音乐院校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审视与调整。除3所规模较小的专业音乐学院属精英教育模式外,另外 所音乐学院基本上是将音乐艺术大众化教育与精英人才的培养统筹兼顾。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十五”末学校即根据社会快速发展对专业音乐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广泛调研,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在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办学理念。比如:“办大众化艺术教育、保持精英教育功能”;倡导“多样化、特色化、适应性”相统一的新型整体质量观;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专业方向,加大力度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在课程建设上不断提出新要求,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其《“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努力建设在全国同类音乐院校前沿地位的高水平音乐学院。进一步办好大众化音乐艺术教育,保持好精英教育功能,……”。实际上,精英教育模式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十五”、“十一五”期间,也一直在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增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专业方向,一方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对于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大众化和精英教育之间的关系,大众化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学院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往往会导致人们简单化地把传统的音乐类专业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新型的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增设的专业方向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创作、表演、理论研究等技能或研究类专业方向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音乐教育、管理类方向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一对一传统的专业主科教学方式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新型的、多样化的专业授课方式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把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作为精英教育的载体,把宽口径、一专多能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作为大众化教育的载体。由于师生的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忽视人文素质、人格修养、宽厚的知识结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1]。讲话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对于高等专业音乐学院来讲,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向、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也使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许多教师和管理者对于专业音乐教育大众化与精英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高等专业音乐学院过去被誉为“象牙塔”,是典型的音乐艺术精英教育机构,由于全国9所专业音乐学院均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只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积极探索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着力加强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就一定能够统筹兼顾高素质、多样化、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际上,对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来讲,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都需要构建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共性知识结构,也即开放性课程结构的设计问题。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始终要贯穿一个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对于音乐院校传统的精英教育来讲,历史实践证明,载入史册的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多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对于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则更需要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可能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演奏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但他可以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学习、技能实践训练,成为一个音乐活动家、音乐工商的管理者、社会音乐教育的行家里手、政府机关的公务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样是社会精英人才。如果不能成为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人才,但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开放性课程结构的学习、技能实践训练,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努力构建使高素质、多样化、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不断涌现的人文环境是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目标。
  
  三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8]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来,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在人类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功能作用。
   艺术贵在创新,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在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愈来愈显现,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专业音乐学院如何在培养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艺术人才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实践,发挥音乐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这既是新时期专业音乐学院的使命,也是专业音乐学院的责任。
   当今音乐艺术的创新更多的是传承性的创新,继承性的创新,继承、借鉴基础上的综合性创新,原始创新也一定是在人类科学文化成果基础上的杰出创造。音乐艺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思想、观念、方法创新和技术、手段、载体创新,思想、观念、方法创新属于“道”的层面,技术、手段、载体创新属于“技”的层面,而“道”与“技”的契合方能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精品。我觉得,当前专业音乐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几个方面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一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一切杰出艺术创造的源泉。在中西音乐发展史上,载入史册的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多具有创新性思维、杰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宽厚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艺术功力。仅以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刘天华为例。刘天华(1895-1932)是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他“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的中国音乐发展观,他在珍视、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乐的因素、技法,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躯体内注入新鲜血液和时代精神,通过他成功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实践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按《刘天华年表》记载[10],刘天华的第一首二胡曲《病中吟》创作于1915年春,1918年定稿。他1911年从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琵琶,1915年就创作了《病中吟》初稿,我们知道,刘天华的10首二胡曲中有两首入选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1首是《病中吟》,1首是《空山鸟语》。他的处女作《病中吟》,一开始就蕴含着在继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基础上的创新性思维和“宏阔远大的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的人文情怀”[11]。他是第一位借鉴西洋乐器训练体系为二胡、琵琶编写练习曲,创作二胡、琵琶独奏曲的作曲家、教育家,他的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对于传统乐曲的教学传承,刘天华先生的演奏与教学也都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新的版本和风格特点。尤其是他培养的学生也都各有特点,有继承,有创造,演奏他所传的传统乐曲,结构、板数、声韵、格调都各不相同。
           
        当今中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引起重视,或者说必须要审视和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贯穿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艺术意境的创造不仅需要精湛的“技”,同时还需要高深的修养和敏感的审美心灵。只有使“技”与“道”融合无间,才能使有声、有形、有限的技术、载体体现出无限的美的蕴涵,创造出深远高大的艺术意境[12]。因此,专业音乐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关注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实施路径的设计。专业音乐学院开放性课程结构的设计,必修课(不可或缺的专业主干课程)要少而精,要能满足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限定选修课作为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延伸要宽而深,要能满足学生自主设计专业侧重所需的宽口径知识和技术内容,以及在某一领域深化学习的兴趣;通选课,要提供学生自主设计选择修习的、大而广的多学科课程群;实践、实验环节,要强化实践实验课程建设,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多样化的课内课外实践实验载体,探索实践符合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强调基础技能教学内容的优化,强调作品、内容、风格的多样化,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构建自己宽厚的知识结构、宽口径的专业技能,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技术的修习与运用需要弦外的功夫。音乐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将高深的技能训练与宽厚的学问修养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思想情操、人格魅力的培养。中国古人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足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与伪[13]。”古人精辟地说明了品德修养、思想情操、人格魅力与乐之关系。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重视思想情操、人格魅力的修养,要更加主动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作用,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紧密关联起来,把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的修养与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鉴赏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四是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和长大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和指导。所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学识风范、思想观念、气度胸怀,人格魅力、鉴赏力非常重要,一个鼓励开拓创新的学术环境非常重要。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业务水平是关键,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专业音乐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大,激活教师的内在潜力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能力水平的新要求,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曾隶属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划归教育部后,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分别划归北京市教委和上海市教委。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4日)[N].人民日报,2011年04月25日,第2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3). 2002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及分析[R]. 教育统计报告,2003,(1)(转引自项贤明.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 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P18 ).
  [3]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 .5%[N].人民日报,2011年03月29日,(04版).
  [4]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教育部长周济谈新中国 0年教育[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8月21日.
  [5]项贤明.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4(1). P15-1  .
  [ ]同[4] .
  [1]同[1] .
  [8]同[1] .
  [9]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黄钟,2001(2). P45.
  [10]刘育和编. 刘天华创作曲集[M]. 北京:音乐出版社,1951,P11.
  [11]乔建中. 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J].音乐研究,2000(1). P3 .
  [12]胡志平. 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J]. 黄钟,1990(4). P18.
  [13]乐记•乐象篇. 转摘自蔡仲德注译.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P238.
  
  责任编辑、校对:刘永平
  My Opinion on Musician Training with Outstanding Innovative, Diversification, and High-Quality
  HU Zhi-ping
  Abstract: The high music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human culture art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and it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musicians with high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on author’s opinions and thinkings about the issues of training musician with outstanding innovative, diversification, and high-quality in professional music conservator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music art, high-quality, diversification, outstand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自然.生产.艺术
下一篇:透过泥片成型技法浅谈陶艺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5-30 0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