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5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143|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2 05: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5
关注【】,回复【试】获取试题答案

一 、判断题
1. 在幼儿园中,如果某幼儿偶尔对其他幼儿采取攻击性行为且后果并不严重,那么教师可采取消极处理的方式,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一般而言,成长过程中的学前儿童都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幼儿教师在分析学前儿童的挑战性行为时,要把其原因聚焦于诱发因素上。(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 )
A. √
B. ×
答案:B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归因不具有情境特异性,它们能指向持久的个性或特质。(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中介系统影响父母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气质的拟合度将极大影响到师幼活动的质量。(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材料的数量不足容易导致学前儿童发生争抢行为,所以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 )国开一网一平台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幼儿园在设计动静空间时,不要经常更换设备或调整空间的使用功能。(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应尽可能体现在学前儿童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和情绪的变化上。(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对已有的社会及人类文明价值进行筛选,也要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在幼儿各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任务提名法”是朗格内斯在其 “整合教育学习模式”中提出的一种日常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发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能够关注到别人的善良行为。(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同样的主题教学活动,因为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不同,有着不同的教育落脚点,但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可以是相同的。(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二 、单选题
1. 皮亚杰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幼儿主要处于( )。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习俗道德阶段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学前儿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应在保证儿童( )和促进儿童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A. 快乐
B. 自由
C. 安全
D. 有序国开一网一平台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是( )。
A. 有组织的
B. 连续的
C. 系统的
D. 即时的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增加,4岁以后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减少,逐步发展出( )。
A. 观点采择能力
B. 移情能力
C. 共情能力
D. 亲社会行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霍夫曼提出的 “移情发展的阶段”认为,对他人悲伤的真正移情开始于( )。
A. 2-3岁
B. 1-2岁
C. 5岁
D. 4岁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晨间活动时,瑶瑶和亮亮在玩积木。亮亮的面前有一大堆的长条积木,瑶瑶走过来,拿走了一根。亮亮立刻不高兴地阻止了瑶瑶,说自己要做一个城堡,但瑶瑶还是要拿走积木,两个人开始争抢起来。瑶瑶联合旁边的女孩儿们一起 说:“你这个小气鬼,我们下次也不给你玩儿,我们要去告诉老师叫大家都不和你好……”亮亮在女孩儿们的语言围攻下气得涨红了脸,不断高声重复说: “这个是我的呀,是我先拿到的呀。”最后,亮亮恼羞成怒,冲上去抢回了积木,两个人又开始争抢起来,旁边的小朋友马上去向老师报告。案例中瑶瑶和亮亮的行为体现了学前儿童的 “( )”,因此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A. 中心化思维
B. 去中心化思维
C. 直觉行动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幼儿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时,应为( )留下余地。
A. 生成性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行为目标
D. 情感目标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 )。”
A. 行为习惯
B. 学习习惯
C. 情感和态度
D. 个性心理品质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较鲜明地反映出( )的价值取向。
A. 以儿童为本
B. 以社会为本
C. 以成人为本
D. 以教师为本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儿童在图书角干扰同伴,老师就收走他喜欢看的绘本。这种方法是(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A. 正强化法
B. 正惩罚法
C. 负强化法
D. 负惩罚法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小杰想和飞飞一起玩儿。但飞飞只想一个人看图画书。小杰很沮丧,就打了飞飞,飞飞号啕大哭起来。老师把小杰带到隔壁的房间,说:“打人会痛的。”并告诉小杰:“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飞飞受到了伤害,他需要感到安全。”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 强化法
B. 惩罚法
C. 自然后果法
D. 相关后果法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超超在拿小抹布擦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大一片。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后,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超超干了好一阵才干完。完成任务之后,他告诉老师自己很累。当老师问他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做时,他摇头,表示不会了。”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 补偿法
B. 剥夺法
C. 正惩罚法
D. 负惩罚法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幼儿教师在运用提问支架时,“现在的阵容是你们团队的最强阵容吗?”属于( )。
A. 连接式提问
B. 启发式提问
C. 质疑式提问国开一网一平台
D. 关注式提问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刘老师观察幼儿园实际生活后发现,大班幼儿比较容易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尽管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强,但他们对同伴的评价往往比较片面,这种评价有时甚至是主观的、错误的。例如,在画画时,有的孩子会说“你怎么都用深色来涂色,画得真难看”,这会导致正在画画的孩子不愿再动笔。有的孩子不管同伴是否无意,会说“上次他踩了我一下,我不想再和他玩儿了”。受排挤的孩子要么伤心地告诉老师,要么就会骂人或动手还击。有些孩子斤斤计较、不懂得宽容,影响了班上孩子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为此,刘老师制定的“宽容”的主题目标是:(1)宽容就是忘记别人让我不开心的事,学会原谅他;(2)宽容就是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当别人知错就改时再给他一次机会;(3)宽容就是接受别人和我“不一样”,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你认为案例中刘老师制定的主题目标( )。
A. 在分析解读品质内涵基础上制定,并符合制定主题目标的一般要求。
B. 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更像是用学前儿童理解的语言对“宽容”做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只包含了认知部分。
C. 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
D. 符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心理特点,但内容不全面。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在语言教育中渗透社会教育时,不仅要注重语言材料的艺术性,还要注重语言材料的( )。
A. 科学性
B. 先进性
C. 思想性
D. 人文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6. 幼儿教师的( )也是社会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手段,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幼儿教师素养要求的特别之处。
A. 品格
B. 能力
C. 知识
D. 性格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三 、多选题
1. 有一位教师制定了小班社会活动《购物》的活动目标如下,你认为其中错误的表述有( )。
A. 知道购物时要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
B. 初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C.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D.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提出的系统包括( )。
A. 微观系统
B. 中介系统
C. 外在系统
D. 宏观系统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包括( )。
A. 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B. 促进学前儿童和谐发展
C. 为学前儿童社会性的终身发展奠基
D. 为学前儿童未来的成年生活做好准备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幼儿教师可以用来判断学前儿童挑战性行为的严重程度的指标有( )。
A. 挑战性行为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称
B. 挑战性行为出现的频率
C. 挑战性行为持续的时间国开一网一平台
D. 挑战性行为对儿童自身及他人身心影响的程度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题来源有( )。
A. 基于审定教材中班本化课程的优化与调整,对某个社会集体教学活动的现成主题进行扩充与延展
B. 幼儿教师基于本班学前儿童实际社会性品质的学习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创设班本化活动或主题
C. 国家或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教材中的相关主题的直接应用
D. 幼儿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前儿童在某一社会性品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在与其他幼儿教师、家长共同讨论后确定活动或主题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幼儿教师思考如何提升与学前儿童的拟合度,需考虑的要素是( )。
A. 幼儿家长
B. 幼儿教师
C. 学前儿童
D. 情境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四 、案例分析题
1. 涛涛在午睡后想和瑞瑞一起玩。不巧的是,瑞瑞刚刚醒,只想单独呆着。出于沮丧,涛涛变得具有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瑞瑞的注意。行为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最后就是动手打人。瑞瑞号啕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你使用的教育方法及理由。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关注【】,回复【试题】获取试题答案





上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6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下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4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