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对策初探

[复制链接]
查看: 985|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8-30 0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010年以来,新生大部分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说属于“90后”。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采取的新的工作特点。
   关键词:“90后”;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以来,新生大部分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说属于“90后”。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时髦词语,“90后”是指1990年至199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当2010年来临的时候,意味着1990年出生的人已经年满19岁并迈向20岁。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正在中高等学校中学习,而“90后”中年龄最小的人也已在读小学。可见,按照正常的人生发展轨迹,“90后”的人生步伐已从家庭迈进学校,并将逐渐全面地走向社会。作为辅导员,该如何管理“90后”的学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大课题。
  一、“90后”的心理特征
  “90后”的思想心理特征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他们经历了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期,享受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多元化社会价值给他们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经历了汶川地震,体验了奥运会,这些时代性的给他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迹。“90后”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但毕竟“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在共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的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共性。这些思想和心理上的共同特质是我们提出思政教育对策的依据。
  (一)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好,而且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深受宠爱,习惯于关注自我,在价值取向上偏重个体本位。他们更关注主观感受,具有跟多的个体意识,喜欢自主争论,不喜欢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教条式的灌输,敢于选择,较少考虑后果,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意识。
  (二)享乐意识与权利意识显著增强
  “90后”相较以往的大学生,享受了更高的物质文明,也具有了更多的物质要求,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明确,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大多形成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总体看来,他们懂得“享乐”,追求“享乐”,相应的会形成“拜金”、“强烈的权利意识”、“彰显自我”、“浮躁”等负面影响。
  (三)盲目自信与心理脆弱并存
  “90后”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家庭的主要消费去向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集全家之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愿望。这种情况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满足感培养了孩子性格中自信的一面。消极影响是这种自信是非常脆弱的,满足的容易让他们造成“成功易得”的错觉,相应的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比较差。
  (四)早熟且叛逆,人际关系网络化
   健全的科学教育和泛滥的电视剧“谈情说爱”的影响,让“90后”的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广阔。恋爱、性行为也不可避免的提前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一方面,身体和思想具有早熟的特征,但又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另一方面,盲目自信使得他们凡事要自己做主。在家庭意愿、社会传统意愿面前,他们当然会选择跟人意愿,于是他们固执的选择了叛逆。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特点
   较之以往学生,“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十分明显,而目前我们不能主观臆断的做出价值判断。针对他们身上显示出来的特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使思想政治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促进“90后”大学生发展的规律。
   (一)以学生为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面对“90后”,我们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训导”、“管教”、“灌输”等教育模式。
  1、 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和价值
  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宣讲、理论灌输是不合时宜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退出中心地位,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但是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冲击。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要谨防“三股势力”对大学生的渗透。所以,对“90后”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教育和党史的教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让“90后”的大学生认清身上的社会责任,才能鼓励使他们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
  3、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自身的言行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辅导员能够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能顺利的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
  (二)因材施教,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
  1、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90后”学生虽然存在很多的共性有点和缺点,也要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工作过程中,为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开发课外资源,在学生们的个体体验过程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支教、顶岗支教、志愿者服务、科技作品竞赛、价值观大讨论等,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方式学生更愿意在实践中成长。要利用好“学校―辅导员―家长”三级管理模式,对待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90后”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弱,容易产生急躁和焦虑的情绪等,要求辅导员具有专业素质、心理知识,让学生能过主动找你谈心,并且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学校应通过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心理课程、个别咨询等途径,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网络,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90后”的不满想法、个性意愿提供了宣泄的途径。同时也为辅导员和学生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反应迅速等特点,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好的进行交流,并实现资源共享。
  “90后”大学生因具有时代的印记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教育,以其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3]张怀重.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J].社科纵横,2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理财教育 从小做起
下一篇:我国传统耻感教育探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0 0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02

帖子

57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3
发表于 2022-3-14 06: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