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898|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8-22 16: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问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利于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实际运用中,注意教材内容的取舍、重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科学分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分型设置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情境千差万别,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问题;创造性
  
  一、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它是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中介,具有处方性、优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渐趋重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发展上。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走上个性化教学的道路。
  二、教学模式多样,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这四个因素。把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单元,选择教学内容,实施规划,评定教学效果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的阶段,在教学中,我常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体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课堂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1.教材内容的取舍、重组
  现行的教材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可以依赖的基本内容,但雅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当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和编排对学生不合适时,可以通过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等方式重新整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备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单元的教学脉络,理清教学思路,确定各课时的重难点,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如对仁爱版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多位数数字表达法的教学,学生在Section A 中讨论过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通过What’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分别列出以thousand、 million、 billion为单位的数字各三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英文数字的表达法,总结出听、写数字的规律,再听带、读写来检查学习效果,返回带着What about the popul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Which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second largest population? 等问题听第一部分的录音,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又降低了所听材料的难度。打破了课本原有的布局顺序,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重点。
  2.科学分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性格的差异,还要注意每组人数的多少,通常四人为一组,利于学生交流和组织活动。把学习能力强弱不同,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同学穿插搭配组合,并以各组间分数竞争的形式制约,使学生在组内以弱带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以班额为40名同学的班级为例:按成绩排4列,10人为一列,每一横行的同学即为一组。如超出40名同学,达到三人再组成一组,不足三人就把他们各个分配到已有的组中,确保每个小组的生机与活力。
  3.分型设置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般把问题设置成理解型和观点型两类。理解型问题是为了获得事实信息,回答简短,缺乏互动,教师预先知道答案,欠缺真实情境的交际;观点型问题需要回答者表述观点,答案相对较长,互动较多,教师不确定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更富真实情境的交际。由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就可以设置理解型问题,如果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设置观点型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表达余地。如:仁爱版九年级上33页的前三个问题就属于理解型问题,学生在读过所给的材料后可以在原文找到答案。而像第4题 及14页上的第5题 则是观点型问题,教师预先不知道或不全面知道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但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可见,教师在为小组活动设置问题时,既要包含检测学生理解能力的理解型问题,又要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观点型问题,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教学情境千差万别,应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
  教学可以参照固有的模式,但是又不能限于模式。教学所依存的条件、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常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我们教师应具有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难以避免机械性、刻板与程式化;就可能顾及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提出的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就会受到压抑和限制。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将其内化于自己的行为观念中,才能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下一篇:联合创建不同的宗教相融合,宗教与科学相适应的神圣使命教育新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2 16: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