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育”应谨防

[复制链接]
查看: 663|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12
发表于 2020-8-15 19: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老师:
  时常听到目前的家教存在“过度教育”的说法。说的是,相当多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按说这是好事,可凡事一走八极端,好事也会变坏事,就是过度教育了。请问“过度教育”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我们在家教中应该怎样避免呢?
  山东莱阳 吴莉莉
  
  吴莉莉家长:
  确实我们的家教中“过度教育”现象比较普遍。一是需要满足过分。许多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的需要,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高标准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呢?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恶性膨胀,心中只有自己,对家庭和社会毫雅责任感,而且自我生存能力严重缺乏。二是活动干涉过多。怕孩子这样,怕孩子那样;这也限制,那也约束。于是,孩子的事,什么都由父母替他们想,替他们做。结果呢?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性。三是目标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害莫大焉!且不说会造成摧毁一个稚嫩的生命这种极端的后果,仅就给孩子带来的心灵隐患也是可怕的。四是智力刺激过强。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提供一定的智力刺激是必要的,但盲目地增强智力刺激却是不利的。就好比把孩子用食品包围起来只能让他食欲减退一样,过强的智力刺激只能使他的求知欲减退。
  怎样才能避免“过度教育”呢?关键要具有科学的“教子观”。一是把孩子教育成独立的人。别把孩子总看成父母的一部分,应该克服“一体感”,明确家教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这样,需要的过分满足问,活动的过分干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孩子也就能早日迎接独立的生活。二是把孩子教育成独特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这如同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观点,也就不至于都来逼迫孩子考试拿第一。三是把孩子教育成平常的人。我们接受了平凡,再满怀希望,更有助于孩子成长为大写的人。四是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过度教育”归根结底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种不全面的教子观。因而,我们应该确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观点。
  
  您是有权威的家长吗
  
  
  马老师:
  贵刊的《家长信箱》对我们帮助很大,也来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孩子刚刚10岁,可我们发现他越来越不拿我们当回事了。我们的话在孩子那里一点都不灵。气急了我说,难道家长就一点权威没有吗?孩子却顶嘴说,什么权威,大人和孩子要讲平等。为此,常常弄得我们和孩子都不愉快。有时候,我们真想好好管教管教他,又怕孩子说不平等。您说讲家长的权威对吗?怎样才能有权威?
  福建古田 佘玉华
  
  余玉华家长:
  您问家长该不该有权威,该,十分应该。家长越是有权威,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没有什么权威,说了话,孩子不听,提出要求,孩子不接受,表扬没有激励作用,批评没有扼制作用,孩子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只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只能是零。
  讲家长的权威,就离不开家教中的强制性。比如,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好奇,面对电线插座也要伸手摸摸。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家长给他讲电如何厉害,对不懂事的孩子岂不是“对牛弹琴”。怎么办?只要他一伸手去摸,就狠狠打他的手,再摸再打。这就是强制。再如,晚上该睡觉了,孩子软磨硬泡不肯睡,道理讲了不管用。怎么办?强制睡觉,废话少说。可见,对不太懂事的孩子,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实行强制性教育和管理,大有好处。
  家长的权威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靠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角色的影响力。说白了,“我是爸爸”“我是妈妈”,扮演了这一社会角色的人就有相应的权威。但是,为什么同是为人父母的人,权威却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权威还靠另一方面的力量,这就是非角色的影响力。就是说,家长权威的建立还要靠本人的品行、个性、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因素。
  说到这里,您也许觉得,要树立权威,自己就得闹出点“名堂”来。我们都是平常人,只要对生活负责任,对孩子存爱心,都是值得尊重的父母。
  
  老人太溺爱孩子怎么办
  
  
  马老师:
  您好!现在的我十分苦恼。我的儿子8岁了,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乱发脾气等坏习惯。我现在因工作原因回到孩子的身边,看不惯孩子身上太多的缺点,觉得老人太溺爱孩子,心中很焦虑。于是,时常对儿子训斥,甚至打骂,弄得家里气氛、婆母关系紧张。儿子觉得全家人都宠他,唯独我对他严格,对我也不亲热。自己也觉得一片苦心,雅人能理解,真弄得有点身心憔悴。请问。我应该怎样面对与老人在孩子教育上的矛盾?是否与老人分开住要好些?我很想改变与儿子的关系,应该怎样对待他?怎样纠正他的缺点?
  重庆市
  邱 禾
  
  
   邱禾家长:
  您好!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难处。俗话说“隔代亲,更动心”。老年人的确更疼爱孙辈。但是,弄不好这往往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不少麻烦。一来容易让孩子形成任性的毛病。这是祖辈好娇惯孩子造成的。二育上的矛盾呢?
  首先,理解老人为什么容易隔代亲。
  一是退化心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年人表现出儿童的言行特征,正所谓“返老还童”。由于这种返老还童的心态,老年人容易更看重与孙辈的情感维系。二是眷恋心理。萌生对青春年少时光的眷恋之情。于是,老年人愿意和孙辈问在一起,分享他们天真的快乐。雅宝的快乐。三是补偿心理。老年人容易萌生空虚、失落和寂寞之感,希望通过某种活动来加以补偿,把生活的希望和欢乐更多地寄托在孙辈身上。再有,有些老年人自己年轻时在子女身上可能留下一些遗憾,现在要在孙辈身上弥补。四是认同心理。隔代亲并不完全意味着对自己子女感情的淡漠,反而是以隔代亲的方式表现出对子女的爱。五是期待心理。人到了晚年的时候,期待心理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您看,隔代亲是不是有许多可以理解的地方,不仅有消极的一而,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应该更好地发挥隔代亲的积极因素,保持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
  其次,和老人积极沟通促进协调一致。
  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积极主动与老人交流。有了上面的理解,在交流的时候要耐心细致,不能对老人一概否定,应该首先肯定老人对孩子的感情,特别是要充分肯定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贡献。想一想,母亲不在孩子身边,如果没有老人带孩子,孩子前面八年时间怎样长大?在肯定老人的感情和贡献的基础上,再委婉地提出应取得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过度教育”应谨防





上一篇:家教之外,大学生还能靠啥赚钱?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5 19: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