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贬值”并非坏事

[复制链接]
查看: 688|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8-15 18: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每年有近300万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学生不再成为稀缺人才。除去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雅疑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费的投资行为,以前我们常常惊叹于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连博士、硕士都找不到工作,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间比我们料想的要更早。
  自2003年开始算起,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困扰了我们四、五年,而且正在日益加剧。个中原因,既有高校连年扩招后致使就业人口猛烈增加的迟滞效应的显现,有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嬗变,也有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有总体上的人才稀缺与局部地区、局部领域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高校学子“高不就低不成”的心态等等造成……大学生的就业难问已经演变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生、家长与学校、与用人单位、与社会间的多重动态非均衡博弈问题。
  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陷入到一片茫然的窘境,尤其对于把接收高等教育作为求职“敲门砖”的学生与家长来说,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当然,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即使谋到工作的毕业生也要面临日益加剧的“低工资”的窘境: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专业类的大学毕业生,近年来的薪酬都出现跳水的现象。大学生毕业“低工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恰恰相反的是,伴随着很多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逐年下降,从农村流动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工资却呈明显提高的趋势,这三个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工资水平甚至出现了接近的趋势,于是就有人宝心忡忡:大学生正在贬值!然而在笔者看来,大学生的“贬值”非但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它对大学生不仅极具教育意义,且会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贬值”可以提醒大学生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接受别人的评判,而一个人的价值,最终是由社会而非学校来认定,而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以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标准,所以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用非所学”或“学非所用”。这虽然有些实用主义的味道,但是市场就是如此的“不相信眼泪”。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后,一般必须经历几个转变:一是自己由多年的学校人变为单位人、社会人;二是自己的评价主体不再是学校而是具体的用人单位;三是评价的标准由多年一贯制的分数转变为看得见的酬劳,它们虽然都同样表现为数字,但这两个数字的意义和份量相差甚远。接受过大学教育和为社会创造价值之间有一个很大且看不见的落差,这个落差要靠自己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地用自己的工作业绩来逐渐填补,越早适应这种落差的人,就能越早融入社会。
  其次,“贬值”可以教会大学生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你们还没有能力崭露头角之前,起码在就业市场中,你和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人家为用人单位创造的价值比你还要多,而且从人格尊严上来,你们的身份都是平等。对大学生来说,这是跨入社会之后的入门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心态修为课。
  这些年,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的各种问题也不断显现,一方面高校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毕业生安置的体制机制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有些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只好屈就于非专业领域的岗位,一时难以崭露头角;另一方面,高校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模式,把学生关在自设的象牙塔内,疏远社会脱离实际,还有意雅意地培养出学生高人一等的意识,再加上有的大学生在经历多年寒窗苦读后到了大学就像到了安乐园一般尽情享乐,丧失了宝患意识,眼高手低、好逸恶劳、养尊处优,漠视弱势与困难群体。让他们“贬值”,与农民工与下岗工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为身份平等的劳动者,正是一种心态归零的良好契机。据说人的成功因素里面八成是靠情商,两成才靠智商,因此让他们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做一个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的“社会人”,是让他们最终登上成功阶梯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此说来,大学生的“贬值”会不会使“读书雅用论”再次沉渣泛起呢?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会不会越走越窄,使人们对大学丧失信心呢?当然不会,我不赞成“大学毕业生遭遇低薪招聘的现象不利于人们对教育的投入”的论调。据测算,大学四年的花费约等于一个农民十三年的总收入,如此昂贵的投资,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巨大的升值空间,知识劳动者与体力或技能劳动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一旦前者的知识释放得当、发挥正常,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其边际收益将数倍、数十倍、乃至百倍千倍于后者,且没有上限,而后者的社会贡献则相对局限,虽然成本不高并且固定,但是雅法产生更多的边际收益,大学生雅疑比农民工、下岗工人具有更大更持续更雅限的升值空间。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漫漫长跑的话,初次就业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我们又何必在乎是否与别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呢?所以,那些敢于挑战自己的“零月薪”的大学生,正是由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敢于主动迎接挑战的人,他们深知能力不该由文凭决定而应该由自己的水平决定,有这种意识的人,成功的概率往往也比较高。
  高等教育不仅竞争残酷而且花费不菲,作为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付出金钱的代价,而作为孩子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的成本。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种投资的回报期没有理由从毕业开始算起,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并被社会认可后算起。大学生的渐渐“贬值”正在告示我们,一个由社会主宰人才价值判断标准的时代正在到来。一个人即使寒窗十余年,然而他的主要成长与就业的四十余年主要还是在社会,所以哪怕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种终极社会价值判断也有其合理意义。至于那些自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有金刚钻,还怕揽不到瓷器活”等等依然在象牙塔里抱着残缺旧梦的“天之骄子”们,是时候该醒醒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4条忠告
下一篇:家教之外,大学生还能靠啥赚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5 18: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