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

[复制链接]
查看: 614|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8-13 15: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里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雅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整体性与全面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显性与隐性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
   二、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整体性与全面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注重结论与过程的有机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情感体验、道德生活的整体关怀。
   如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五册“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参拟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可见,这样的目标设定主要是放在学生能计算,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雅非是会做一些这类的计算。这样进行设定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的,是不够全面的。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通过比较、讨论,感悟出竖式计算的优越性,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由于每位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不同,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要求,还要关注学生个性需求,要注意柔性设计,即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留有适当的余地,弹性化地将目 标落实。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商的近似值”的教学,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需要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而对于“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教学目标则不能一刀切,要求人人达到同一尺度。
   四、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显性与隐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隐性的。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对抽象的目标结果给予明确的界定,引导教学的展开,同时关注学习的过程性与体验性、隐性与潜在性,使之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教者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使用了“经历”“体验”等词语。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隐性要求通过这些词语非常明确地表达出来。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并且具有可监控性。
   五、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思维性与思想性
   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它的广度,还要注意它的深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具有思维内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思维因素,要使学习材料的功能最大化,富有丰富的内涵,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如苏教版义务教材第九册“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其中有一条就是:通过比较第一、第二小组平均每人包饺子的个数,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统计抽样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能根据数字特征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应用题。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空间,富有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激起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触摸数学的本质。
   六、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现实性与逻辑性
   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小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进行编排的,具有普遍性、统一性,而每一个地方又具有地域性与差异性,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还要更多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使学习内容更富有问题性与挑战性。
   比如在苏教版实验版第九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学生在学习了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已经没有一点障碍,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比较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初步渗透运算定律,体会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运用,熟练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样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实基础,抓住了教学与学习的起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使学习材料富有问题性,从而利于学生形成以交流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刍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3 15: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3 15: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