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的着装礼仪教学方法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961|回复: 4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3
发表于 2020-8-11 14: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秘书着装礼仪在《秘书礼仪基础》中的地位来设计教学。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情感体验法来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感受、问探究、小组互动的方法,掌握秘书着装的基本原则,同时知晓如何适宜地在各个场合装扮自己。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情感体验法;实践感受;问题探究;小组互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05 8(2011)35-0050-03
  
  《秘书礼仪基础》是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其中,第二章《秘书礼仪基础》旨在通过学习,指导学生领会秘书礼仪的规范要求,在商务、事务及社交场合,能够体现个人的职业修养。秘书着装的教学则是强调服装在秘书基础礼仪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恰当地为自己挑选得体的服装,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基础课程,《秘书礼仪基础》以培养秘书礼仪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设计学生的知识、职业能力和培养方案,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听、看、做、练的亲身体验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规范。此外,结合学生的专业,将教学内容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相挂钩。
  服装是一门艺术,它既要讲究协调、色彩,也要注意场合、身份,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秘书着装的规范性是展现良好仪表的基础,搭配的技巧性是体现个人品味和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而得体的秘书着装则能展现出道德魅力、审美魅力、知识魅力及行为规范的魅力,使服装能在雅形中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秘书着装授课的教学目标便设定如下:知识目标一是要理解秘书着装的意义,二是要掌握秘书着装的两个原则。能力目标设定应为: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 反三的能力。通过分小组完成服装搭配游戏,培养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职业要求选择服装的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服装正确的审美情趣,以及通过服装搭配的游戏,强化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授课的重点是:掌握秘书的着装原则
  教学重点的是依据教学目标中对秘书着装规范性、技巧性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确立的,这是实现秘书着装教学能力目标的有效方式。如前所述,服装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引导学生懂得按照秘书着装的要求适宜地装扮自己,这也是秘书着装礼仪教学的难点所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通过现场调查、搭配游戏等雅标准答案的训练设计,能够解除学生思维的禁锢,发挥个人优势;使其专业意识得到强化。因此,研究了秘书着装礼仪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外,重要的便是《秘书的着装》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授课时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该法是本课的主导教法,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依据: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是以教师的讲授结合学生的实践为主导教法。
  2.案例分析法
  提供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明确服装的内涵。设计依据: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展开课堂讨论。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明确服装的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掌握。
  3.分组讨论法
  将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群体,通过服装搭配游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实现自主学习。
  4.角色情感体验法
  在服装搭配的游戏中,让学生站在秘书的立场为自己挑选服装,并阐述挑选服装所考虑的几个因素,从活动中体验秘书工作的情感。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秘书着装的规范性和搭配的技巧性要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其感性印象,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文秘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秘书礼仪学习,并且是女生。这个年龄的女性,本身对美的追求就比较热烈,虽然已具备基础的对服装的审美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判断、思考能力,但与此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审美影响,再加上生活阅历所限,对在秘书专业上的着装要求不甚了解。鉴于专业本身对学生个人素养提出的较高要求。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学生特性,笔者确立了如下学习方法:
  1.实践感受法
  课前进行案例分析,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知材料,顺利进入深层次的理论学习。
  2.问题探究法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可能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本课的教学结构安排正是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的。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3.小组互动法
  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其团队意识。另外,这样的互动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展开:
  首先,通过案例分析中国移动的成功秘诀,引发学生思考:服装除了最初的御寒和遮体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并通过几组不同企业员工着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员工着装能够体现企业的形象和文化”这层含义。
  以案例导入本课,有助于在开场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形成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
  然后,由案例引出:秘书服装的内涵――是一种文化表征。再通过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服装与文化的关系,与时尚的关系。得出服装还具有审美价值的结论。
  其次,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秘书的着装跟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关系。让学生在大方向上把握秘书着装的总体要求。然后再简单地介绍服装的分类。服装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迅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习气氛。
  1.分组进行服装搭配游戏
  在班级挑选一名学生做模特,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情境:休闲、工作、宴会。再提供数张服装的图片,通过服装搭配游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挑选服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穿什么衣服最合适。
  然后,请学生代表展示搭配成果并阐述选择的理由。同时组织其余学生分组讨论。
  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真正实现在“做中学”的理念。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突出个人风格和特色,在互动中,学生还可以实现个人的创造。并且,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将极为有效。
  2.填写实训项目评价表
  根据互动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填写实训项目评价表。结合互动的情况针对学生在互动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梳理,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纠正,从而实现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再由学生填写实训项目评价表,从各个方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的项目包括服装搭配的效果、是否符合自身条件、是否符合TPO原则以及展示时的仪态和语言表达。学生对服装原则的感悟,将对他们今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大有裨益,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另外,通过实训项目评价表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点评,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设计作业
  针对课后的作业布置,可设计2个题目:一是为文秘专业的学生设计一套校服,能够体现职业形象。并于下节课中分享设计理念,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画一个设计草图;二是假设学生毕业后应聘文秘岗位时,会挑选什么样的服装?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阐述。
  专业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要让学生做好与社会衔接的准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布置此项作业的意义在于,打破教室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反思
  一是本节课主要针对秘书的着装进行教学,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二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应该调整学生的座位,最好能每个小组围在一起,以更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设更加浓郁的学习气氛。
  三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成本堂课的学习,能自主地得出秘书着装的规范要求,效果良好。
  另外学生在互动中的变现非常出色,除了能自主地分析出一些着装原则,还展示了良好的仪态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组织与问题建构”[J].现代教学,200 ,(11).
  [2]史洁荣,刘小禾.讲解技能提问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梅云霞.有效教学特征的复杂性思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三次高考,两年复读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口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1 14: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1 14: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1 14: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76

帖子

55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20
发表于 2022-3-14 06: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