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回归

[复制链接]
查看: 474|回复: 9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31
发表于 2020-7-29 15: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人文教育的衰落和人文价值的迷失,使我们有必要重构语文美好的精神世界,呼唤语文教学诗意的回归。新课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关键字:语文、回归、开放、富有活力
  
  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栖息于世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诗意。语文课程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优美、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启迪学生的天性与灵性,从而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及表达方式,体会出诗意的人生。
  语文是最宽容的,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
  语文教学是对于生命的教育,它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建构和灵魂觉醒。语文教育是诗性的教育,它让生命在真善美的光亮中飞扬,让人的灵魂在文明的普照下更加尊贵而高尚。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人文教育的衰落和人文价值的迷失,使我们有必要重构语文美好的精神世界,呼唤语文教学诗意的回归。
  新课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呼唤来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我第一次教《屈原》的时候,在课堂上放那段被称之为“高潮中的高潮”抑或“课文灵魂”中的《雷电颂》的录音。这是剧中主人公屈原的一场内心独白。这段独白,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发出了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表达了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四十年代在重庆公演时,曾博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然而,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听这段录音的时候却很少激动,有的甚至发出窃笑,课后问一问,居然还有同学说:屈原有些神经质!
  该怪学生觉悟不高还是课文离学生太远?静下来想一想,什么也不该怪,怪只怪我们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真”研究不够,把握不够。基于课堂表现,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的真实动因;B、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C、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
  教学的归真,应该是给“语文学习”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此,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雅奈。语文教学本该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理应是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
  一、语文学习――学生是主人
  “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让语文学习成了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教”是施加,“学”是听从。书本外一切鲜活的东西仿佛都与课堂绝缘。课堂成了纯粹的课堂,教学沦为单向的授课。学生硬着头皮啃,教师撑着面子讲,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滴得出水的美文被肢解、烘焙成筋筋条条的所谓“范文”,而理应张扬个性的写作也成了教师照本出、学生依样仿作的“程式”。
  语文学习,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对话”。
  在教学中,我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1.共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学呼唤着教,教催化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在这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是宽容的,而学习是民主的。容忍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也允许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通过“对话”,使师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真的是如坐春风。
   2.开放学习――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
  语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综合,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提出这样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交汇、交融,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
  二、语文学习――诗意是灵魂
  语文是什么?这样的发问有时就像“是生存还是毁灭”一样折磨人。
  语文就是语文,简简单单,朦朦胧胧,清清楚楚,又若即若离。
  语文学习是审美的,语文学习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是宽容的。
  1.审美学习――实现诗意的回归。
  当教师把注意力投注到有没有押中作文题,当读书人把热情与炫耀摆放到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时,我们的语文雅疑坠入了雕虫小技的可悲境地。
  同样,阅读与欣赏也要打开门窗,让思想的骏马奔驰草原,在蓝天与远方的召唤中,读出那山那水那激情那遐想。
  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去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
  2.宽容学习――实现人本的回归。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沉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要给人春风拂面的愉悦,语文课堂必须是开放的、民主的、宽容的。
  宽容,既要有解读的包容,也要有环境的包容。把学习嫁接到生活中,把生活融入到学习中。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课文,也是品读人生。
  语文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美的陶冶,每一节课还应该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让学生在明媚的大自然里尽情游览,捡拾生命最纯粹的快乐,体会人生风光雅限。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杏花春雨,莺啼月明……即使是沙滩上的一个贝壳,秋风里的一枚落叶,总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有如林中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
  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回归,这不是惺惺作态,更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时代给我们的要求。只有充满诗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产生愉悦感,教学环节渗透着美,体现着美,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师创设的“美”的境界,由衷焕发一种学的活力。只有这时,师生精神的鸟儿才能在辽阔的蓝天上雅拘雅束的展翅飞翔!我们的课堂才能“青春”永驻!
  
  参考文献:
  1.黄良主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袁卫星《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新生代语文杰出教师教学风采录》,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朱立元《浅谈美学与美育》,美与时代,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中发现Ni: 语文的回归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策略
下一篇:中考英语答题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15: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29 15: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15: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15: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15: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29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1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29 1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9 15: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