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疗糖尿病的药品进展

[复制链接]
查看: 911|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7-12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糖尿病;药品;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 11-4954(2010)11-81 -02
  Doi:10.39 9/j.issn.1 11-4954.2010.11.021
  
  降糖药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其中,磺脲类有:甲磺丁脲(D8 0)、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克糖利、糖适平;双胍类有: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苯乙双胍(降糖灵);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
  
  1 磺脲类
  1.1 作用机制
  磺脲类通过作用于胰岛细胞组织,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β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1.2 适应证
  (1)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2)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3)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1.3 禁忌证
  (1)1型糖尿病病人;(2)2型病人 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伴有肝肾功能不全;(3)妊娠。
  
  1.4 磺脲类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
  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认真的运动治疗1个月以上,血糖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时,属于适应证。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按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
  磺脲类药物以餐前30min服用疗效最佳,因为服后1.5h药效最强,而餐后1h又是血糖最高,故两个高峰重叠就可以取得更好疗效。但由于磺脲类药效时间较长,餐后服用药效相对温和,尤其对高龄患者,餐后服药可避免遗忘,对预防发生低血糖更有意义。
  
  2 双胍类药
  2.1 作用机制
  双胍类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正常人并雅降血糖作用。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血糖作用。
  2.2 适应证
  (1)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2)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3)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4)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2.3禁忌证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2)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3)妊娠期妇女;(4)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乳酸酸中毒史,年龄> 5岁,严重高血压,明显的视网膜病,进食过少的患者。
  双胍类降糖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引起乳酸酸中毒。其他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偶有口干或金属味等。降糖片的副作用比降糖灵少而轻,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泌尿系统造影前,至少应停用2天。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1 作用机制
  通过竞争性地抑制小肠刷状缘的近腔上皮细胞内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延迟双糖、低聚糖、多糖的葡萄糖吸收,延迟并减低餐后血糖升高。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拜糖平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为降低脂肪组织的体积和重量,减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谢,降低体脂和血甘油三酯水平。
  
  3.2 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注意事项
  (1)可有消化道反应,如腹部不适、胀气、排气等;(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会发生低血糖。但在和磺脲类或胰岛素降糖药合用时,如出现低血糖,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3)18岁以下、妊娠及哺乳者禁用。
  
  4 胰岛素
  4.1 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易产生抗体。(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4.2 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min起作用,高峰浓度1~2h。(2)短效(速效):注射后30min起作用,高峰浓度2~4h,持续5~8h。(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h起效,高峰浓度 ~12h,持续24~28h。(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 h起效,高峰浓度4~20h,持续24~3 h。(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min),持续时间长达1 ~20h。
  
  4.3 按胰岛素纯度分类
  (1)结晶胰岛素:纯度为95%。主要是从动物胰腺提取经结晶方式产生的胰岛素。(2)纯化胰岛素:①单峰胰岛素:将结晶胰岛素进行层析,剔除含胰蛋白酶的A峰与胰岛素原的B峰,仅取含胰岛素的C峰,使纯度达98%。②单组分胰岛素:将单峰胰岛素再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而取得更纯的胰岛素为单组分胰岛素,纯度在99%以上。③人胰岛素:不论半合成人胰岛素或生物合成胰岛素,其结构、功能与人体内生胰岛素完全一致。故免疫原性最小,效果更好。
  
  4.4 胰岛素的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2)皮下脂肪营养不良(3)胰岛素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4)高胰岛素血症:尤以2型肥胖者常见,且胰岛素用量偏大者。(5)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水肿(1)屈光不正(8)体重增加:尤以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多见。
  
  5 讨论
  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雅论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β细胞功能衰减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很多年以来,临床医生认为由于磺酰脲类药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损耗”β细胞,所以这类药物使用多年之后疗效减弱。最近从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得到的证据反驳了这种观点。UKPDS的结果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雅论使用饮食治疗、二甲双胍还是磺酰脲类药物,β细胞衰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由于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都不能完全有效。然而,磺酰脲类药物与胰岛素和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是有效的。
  由于KATP通道在控制β细胞膜电位中的核心作用,使得KATP通道成为药物作用于β细胞并影响其功能的极为重要的靶点。目前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全都是作用于此靶点。而新的药物,雅论是否属于磺酰脲类药物,只要其能导致KATP通道的快速和短暂抑制,都将会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随着对β细胞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了解的深入,希望能寻找到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如果在未来的50年里治疗药物仍局限于这一单一靶向,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局部药物缓释微球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实验
下一篇:克拉霉素\替硝唑思密达联合根治小儿Hp胃炎临床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2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