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 844|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6-28 14: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325-01
  【摘要】康复期是精神病患者经过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逐渐恢复正常,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患者病情的缓解,自知力恢复,为了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控制并减少精神病发病数量,这个过渡时期对患者生活、学习、工作的日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从给患者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逐步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促进患者的再就业等方面着手,将使患者出院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达到达到控制并减少精神病发病数量。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管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异常,导致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或丧失,病人往往得不到家人及社会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遗弃。基于精神疾病这种特殊性,患者康复出院后走向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其承受能力能否跟常人一样,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的关键。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系统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医院对患者管理是封闭管理,很少与外界接触。加之,医院内生活单调,除了药物治疗外其它康复活动未能开展,或开展得不够,使患者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病房环境中。随着患者病情的缓解,自知力恢复,医院应该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1 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
   1.1 营造舒适宽松的环境,[1]使温馨融入每一个细节 康复期随着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缓解,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对各方面的生活需求也在提高,为病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由、舒适的家庭化的修养环境,对其康复及出院后回归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在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的同时,可以在病房走廊配以壁画、宣传栏,室内摆放鲜花、垂挂平安结、千纸鹤;清晨、午餐和临睡前定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护患之声,营造温馨祥和的环境;病人生日时赠送生日贺卡、蛋糕,以示祝贺。定期举办“护患沟通联谊会”;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配以不同的棋牌供其娱乐;提供一定的室外场地,让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等等,使患者每天都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1.2 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 基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领悟病人的眼神、表情、语言、体态所表露的含意,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用有益的暗示、适度的保证、合理的解释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调控。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病人常不加分析地将有关信息与自身疾病联系起来,正确的暗示可使病人由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反面的暗示则可使病人自我意识紊乱甚至丧失生活信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性格上和生活习惯的尊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用来治疗效果好的一些生活事例激励他们,多用社会和家庭的美好前景去启发病人战胜疾病。
   1.3 增强病人回归社会的自信心 由于社会上对精神病人存有偏见甚至歧视,给康复的精神病人很大的心理压力。即将出院的病人,往往担心出院后不能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或害怕疾病复发,有的病人甚至极度悲观,企图自杀。因此,护士根据循证护理理论,运用专业知识正确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判断其所需的支持程度,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为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其认识疾病的性质、药物治疗的功效和使用原则;做好社区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及家属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接纳病人,从而为病人回归社会和家庭做好准备。
  2 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
   2.1 加强学习能力训练 精神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与社会交流的缺陷。这时,医护人员要帮助其弥补性格缺陷,改变行为方式,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社会认可;定期安排心理指导课程,可由医院相关专业人员或附近聘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教学,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我并了解社会;对于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来说,让患者每一时间都有事可做非常重要,可避免其乱想,医院可以提供一些书籍或组织患者到附近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培养其学习能力并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2.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护理及饮食起居多处于被动状态。出院后,社会应变能力差,生活懒散,不好动,依赖性比较强,经常呆在家里不出门,时间一长病情容易复发。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雅法独立生存。所以在康复期即出院前,医院和家属应鼓励其积极进行技能训练,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恢复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启发其主动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医院可以就当前社会的现状,请一些技术人员到医院进行讲学指导;或根据患者的需要,寻求社会和家人的帮助,直接送到外面进行技术培训,以学会基本技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体现自我社会价值。
  3 促进患者的再就业
   3.1 医院给患者提供一些劳动条件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在就业上面临众多的困难,诸如社会歧视和自我歧视、缺乏服务支持、缺乏工作经验、精神残疾、害怕工作后失去一些己有利益和缺乏动机[2]等。针对这一情况,医院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工疗和就业条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可以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或医院寻求社会帮助,跟附近相关公司联系,通过接纳部分工作任务到医院,让患者进行相关的劳动,并获取一定的报酬,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患者出院后能更好地走向社会,甚至有些患者出院后即可直接到该公司就业。
   3.2 社会各界的援助 患者康复之后最终是要回到社会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日益发展,患者回归社会将面临一序列问,单靠患者及其家人来承担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应该联合整个社会的力量,才能解决患者的再就业问题,达到控制并减少精神病病发数量。医院可根据患者的需要为其提供直接就业的机会,再根据具体工作的情况,提供职业培训,增强患者的社会竞争能力,长期跟踪服务,具体步骤为:引荐患者,和患者建立关系,职业测评,个体求职计划,获得工作,持续跟踪支持[3]。同时,要告诫周围人以平等尊重他人的态度多与其沟通,视其为正常人,彻底消除周围人群对其偏见,帮助恢复其兴趣与爱好,恢复其人际关系并发展新的人际关系,逐渐体现其自我价值。
   患者来自于社会,回归社会是必然趋势,也是患者就医的目标。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康复患者的复发率,让患者逐步恢复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学习、工作,能使患者如正常人般学习、工作,生活,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减少康复患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姚华华。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施及效果,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195-19  
  [2] Pratt C W.Out of shadows:Confronting America’s mental illness crisis.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Journal,1999,22(4):418-419
  [3] 王桢,曾永康,时勘。出院精神病患者的职业康复,心里科学进展,2001,15( ):91 -922
  
  作者单位: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输液号牌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下一篇:医院护理服务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28 14: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45

帖子

56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0
发表于 2022-3-13 08: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4

帖子

53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17
发表于 2022-3-14 0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题库就是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