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逻辑——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个案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260|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7
发表于 2022-7-29 1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一直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聚集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衡,极端天气现象日渐增多,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全球气候题目,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就是人类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努力的成果。现行的京都机制由国际法保障,采用了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约机制及排放贸易等手段作为选择性激励鼓励各国参与,降低合作成本。但美国的退出和机制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导致减排成果不尽理想。        2009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规模空前,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形成了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协议中强制性规则弱化,减排制度安排和资金技术合作机制缺失,激励性弱,三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凸显,利益多样、关系复杂,导致本次的会议结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走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后哥本哈根时代的国际气候合作集体行动逻辑的关键因素是,在联合国主导,国际舆论和广大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下,利用大国的示范效应,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国际法则,约束各国行为。加强物质性与社会性的选择性激励,充分开发、运用各种市场手段,实现各国在全球气候改善题目上持续有效的合作。今后的全球气候合作体系要拿出诚意,改革合作机制,争取帕累托改善。





上一篇:某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民事诉讼迟延:程序改革?案件管理?——路在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