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与完善对策的论述

[复制链接]
查看: 823|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7
发表于 2020-6-15 22: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于改善经营管理,防患于未然,保障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了保证医疗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为了确保国家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由于公立医院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公立医院的经济体制存在着类似企业投资者国家投资者缺位的现象,使得公立医院在经营上效益好坏一个样,经营者并没有真正从受托责任角度履行职责。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反映了公立医院管理当局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认识,控制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医院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其不良表现主要是:
  第一,公立医院领导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领导对经营医院的观念、方式和风格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第二,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可以协助公立医院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但有些公立医院却认为这是国家的要求,因而有的根本没建立内审机构,有的虽然建立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二)没有健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健全的信息系统能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进行恰当的分类,并以恰当的货币价值计量及时记录,确保在会计报表中恰当揭示。而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会计信息是管理当局作出管理决策和投资者借以确定投资效益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决策失误。由于存在会计系统方面的缺陷,使得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不高,造成成本核算不真实,出现人为调节成本的现象,资产管理账实不符,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财务成果弄虚作假,随意调节。
  第二,公立医院经营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必须着力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由于成本管理观念不强,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管理措施。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制度、执行控制和分析考评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没有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管理医院的各项成本费用,导致成本管理失控。
  (三)缺乏严格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埋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控制程序主要是明确授权批准程序、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分离、财产接触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严格的控制程序可以减少差错,避免舞弊,可以保证职务之间的协调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产安全。控制程序不严造成授权批准把关不严,经办人员越俎代庖,责任关系牵扯不清,职务分离达不到防止舞弊的目的,影响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没有建立内控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制度仅有文字规定,却没有实际执行,都将是一纸空文,而实际是否执行,执行情况如何,必须通过监督检查才能发现。有些医院往往注重了制度的设计,却未重视实际执行,因而流于形式的比较多。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公立医院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公立医院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
  (二)运行成本增加。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多,运行的效果可能就好,控制目的就容易达到,但也增加了运行成本。正因为如此,医院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投入很多的精力、物力、财力,使内部控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反之,某些公立医院为了追求少投入、低成本,减少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这样虽然降低了单位成本,但有可能给医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制度更新滞后。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来实现,因而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执行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都会影响实施效果。就目前单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会计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性,甚至有的雅视财经法规,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和新问,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四)缺少评价、监督机制。目前,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如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制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个别单位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违规现象,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可见,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任何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难以发挥其作用。
  
  三、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设想
  
  (一)完善和健全公立医院的内控环境。控制环境,是其他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决定公立医院的风气,影响全院职工的控制意识,因而,解决内控环境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加快建立公立医院新型的管理模式。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内控环境问题,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明确董事会、投资者、经营者的职责权限,建立相互制衡的权力控制监督机制。
   2.建立合理的组织框架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各部门之间在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减少管理层次,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一个有效的内控体系,要达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管理构成风险的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对影响公立医院内部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连续的评估,以便及时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公立医院应根据科室制定相应的制度,以降低经营风险,如采购控制程序、内科控制程序、外科控制程序、检验控制程序、血库控制程序、药房管理程序等,并对控制程序中反映的问题汇总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医院在做新设备投资时,要综合研究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等因素,以及业务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财务科也要计算出投资分析可行性报告,降低投资风险,充分利用好国有资源。在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方面,应建立临床督导,临床审核及质量保证制度,事故申报制度,临床制度的监察及指引,临床工作的监察和指引,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的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三)实施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仅是文字化的制度设计,更重要是工作中要监督执行,行使监督的职能作用。医院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金昌.《财务分析与决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2]罗丽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现代医院》,2010年08期;
  [3]郭莉,《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齐鲁珠坛》,2010年第0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下一篇:施工企业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探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5 2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