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生态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1052|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85
发表于 2020-6-15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人文学科层面上的“生态”内涵可以扩展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层面。从这三个层面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生态意识的内涵。本文分别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这三个层面来探究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生态意识的丰富内涵及叙事视角、技巧及模式。其生态意识的内涵,本文将之概括为自然层面上的尊重自然、珍视万物,社会层面上的敬畏生命、众生平等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消除隔阂、净化心灵。
  [关键词]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4- 848(2011)0 -0040-10
  [作者简介]王 琦(1982―),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跨媒介叙事学、传播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11)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都市文化”(2009JJD840013)子课“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院级课题青年项目“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与传播研究”(编号1108)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itle: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Early Chinese urban songs’ narrative
  Author: Wang Qi
  Abstract: At the leve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ot;ecological& uot; connotation can be extended to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and spiritual ecology. Similarly, from these three levels of the natural, spiritual and social ecologies, we can completely grasp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and spiritual ecology level we can explore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skills and modes in the early China urban popular songs. The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the meaning, this article will be summed up as the natural level of respect for nature, cherish all things,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reverence for life, e uality, and spiritual beings to eliminate barriers, purification of the mind.
  Key words: Early Chinese urban popular songs; narrativ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流行歌曲是在现代社会里借助大众传媒、通常由商家社团制作生产、歌词通俗、曲调时尚、在一定时空流行的、集本土和外来音乐元素于一体、反映大众生活的混合型歌曲①。作为中国音乐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一部分,“中国的流行歌曲从它诞生的时候开始,就跟大众情感需求、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注定要反映某个社会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拟研究的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主要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产生于上海等都市并逐渐流行于全国的通俗歌曲。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歌词就像是一面反映民情民意民生的镜子,它鲜活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尤为重要的是,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我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态意识。
  
  一、生态意识的内涵
  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说到生态意识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指对生态问题的敏锐感觉及正确认识②”;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能动地反映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形成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两者协调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情感的总称”③;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可能性,最优地解决社会和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的两者关系的观点、感情和理论的总和。它是在人们对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以及保持对生命有益的自然状态的其他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④上述观点,多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对生态意识的内涵进行界定。也有学者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解尝试性地拓展了生态意识的内涵,他提出‘生态意识不仅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还是协调人类内部有关环境权益的纽带’⑤,它不仅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该关注人本身的生活状态。……因此,‘生态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生存环境即生态系统、自然的认识,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认识。”⑥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学者对“生态”这一概念本身加以研究和扩展。如国内著名生态批评学者鲁枢元先生在著作《生态文艺学》中,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他指出:“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他自己的关系”⑦。在这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生态”上,这里的“生态”并非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而是人文学科层面上的生态,主要是指一种关系性存在,以这种关系性存在为其本质特征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者之间虽然隶属于不同的表现层次,但是其各构成部分的本质联系却是类似的,生态关系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关系存在⑧。如此一来,他“扩展了生态的概念,使它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次,从而打通了‘生态’与‘文学’两个概念的联系。”笔者认同上述学者对生态意识内涵所作的界定,尤为认同鲁枢元先生对其所作的扩展。
   众所周知,“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①生态意识作为意识的一个子范畴,正如潘菽在《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说的,“从实际分析,可以看到意识就是认识。意识活动就是认识活动。”②生态意识可以是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概念,而并非只关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狭窄概念,它是人类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认识。因此,对生命的看法、对生存的理解、对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探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等等均可视为题中应有之义。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认为生态意识应当涵盖自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
           
        
  二、生态意识的表现
  正如盖光先生所说:“美的存在首先就表现为自由的存在,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人的美必然是在自由关系中蕴聚着和谐与平衡,人类必然要在美的多重自由关系中生产和发展着自身。当多重关系失衡,和谐被打破,人便会失去自由,那么美就会被消解,这实际就是生态系统失衡。人类生存的生态关系是一种系统,是多层面的。”③可见,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应可涵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层面。故而,本文尝试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层面,对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生态意识加以初步探讨。
  (一)自然层面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珍视万物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由于人作为自然存在的这种基本状态,也使得人的生存活动就起始于自身生物性的自然之身,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人生存活动的出发点④。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众多文学作品中关注的重要主题,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歌词文本。事实上,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非常擅长于通过以下三个叙述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叙事手法来充分表达人与自然之间丰富深厚的情感关系。
  1.歌颂自然、赞美万物
  (1)通过描写等手法直接表达对自然界中具体事物的情感倾向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表现生态意识的叙事手法中,“描写是作者向我们提供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当作者通过选择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进行描写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对读者说话,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看待某些人物或事件。描写和修辞语言(以及作者运用的其他技巧)给了读者相当大量的信息”⑤。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善于通过描写等手法来直接表达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的情感倾向,其中包括花鸟虫鱼、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春秋四季、朝霞夕晖,等等。如《花之恋》(梅霞词,黎锦光曲,白虹唱)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就是直接赞美芬芳四溢的丹桂树:“那沉静的庭前,繁茂的枝叶,遮掩着月儿的光辉,一阵阵甜蜜的花儿香,直透入我的心肺。我悄悄地徘徊,总在你的周围,啊可爱的丹桂,可爱的丹桂,你品儿高贵又甜美,使我深深地陶醉,使我不能入睡……”歌词文本通过叙述者深情的讲述,仿佛把这颗丹桂树那枝繁叶茂的形态、甜美醉人的气味、还有内在所蕴含的高贵品格一并生动地呈现于受众面前,甚是传神。又如《青山绿水》(姚敏唱,严个凡词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就是直接赞美自然界中那耸然不动的青山和涓涓流淌的碧水。“那巍巍峨峨的青山呀,它简直是一个沉默的大汉,那岗峦起伏的青山呀,它挺着胸膛耸着肩。迸出坚强的筋肉,握紧粗大的拳头,站定稳健的脚步,展开庄严的颜容。它像在竞武场中准备决死奋斗,经千万年没有丝毫改变。那涟涟涓涓的绿水呀,它简直是一个绝世的佳人,那细流淙淙的绿水呀,它唱着恋歌弹着琴。柔顺温和的气质,清白纯洁的胸襟,微风激动笑窝深,波纹荡漾舞轻盈。它像在娱乐场中给人雅尽安慰,历千万年永远这样年轻。”这首歌曲的词作家怀着对自然界中的山水热烈而深沉的爱,赋予了高山、流水以人类宝贵的品格――高山如沉默的大汉般挺胸耸肩、稳健坚强、庄严勇敢;绿水如绝世的佳人般柔顺温和、清白纯洁、微笑轻盈。词作家将人类与自然界中的事物通过内在的品质这一纽带紧密相连,充分展现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
  在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歌颂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歌曲固然不胜枚举,赞美春秋四季的歌曲也时有出现。如姚莉演唱的《可爱的秋天》(李厚襄词曲)中的歌词文本就是通过对比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来体现秋天独特的“可爱”之处。“冬天的风雪是在凶,吹在你脸上叫你痛。哪能比秋晨丝丝雨,哪能比秋晚片片风。秋天呀秋天最情浓。也不爱春景太雅知,寒气又未退花开迟。禁不住和风一阵吹,满地的落红难收拾。秋天呀秋天最相思。夏天的太阳爱捣蛋,走一步叫人一头汗。哪能比秋云雾朦朦,哪能比秋月意懒懒。秋天呀秋天最可恋。就只有秋景动我心,村边的枫叶红又嫩。密密的草上滴露珠,淡淡的月下花入梦。秋天呀秋天最有情。”这首歌曲中叙述者传神了自己对四季的感觉:冬天风雪交加、春天春寒料峭、夏天酷暑难耐。它们都比不上秋晨的丝丝雨、秋晚的片片风、秋云的雾朦朦以及秋月的意懒懒。叙述者通过列举出冬天、春天、夏天的气候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便出发,表达了自己对秋天情有独钟的诸多理由,从而抒发自己对秋天深深的眷恋之情。
  (2)借助自然界中的各种意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真情实感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表现生态意识的叙事手法中,除了较多运用直接描写等传达信息的手法外,还多借助于自然界中一些典型的意象,综合运用诸如比喻、拟人、借代、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自己或欢愉或宝伤的情感,从而表达出向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意识。如白虹、姚敏共同演绎的《花月佳期》(梅翁词,姚敏曲)的歌词文本在不足百字的短小篇幅中,词作家分别运用四组比喻将女主人公比喻为月色下欢乐绽放的娇艳鲜花、将男主人公比喻为温柔辉映着鲜花的皎洁月光、将两人真挚的情感比喻为中秋满月和四季之花。这里,词作家借助“明月”、“鲜花”等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浪漫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样是月亮,吴莺音演唱的《夜莺曲》(严宽词,庄宏曲)却体现了词作家别样的心情:“夜是这般的凄清,万籁像死般寂静,在林间婉转的夜莺,声调缠绕我的心灵。我恨不得变成丛林,有你在枝头飞鸣,我便获得新的生命,心头也感到安宁。月也躲藏入浮云,柳枝都垂首低吟,在林间婉转的夜莺,你为什么这样的忍心!……”在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中,词作家综合运用了“月儿”、“丛林”、“柳枝”、“夜莺”等自然意象,却抒发了一种凄冷、孤寂的心境。尤其是这句“我恨不得变成丛林,有你在枝头飞鸣,我便获得新的生命,心头也感到安宁”,充分表达了词作家热切渴望融入自然之中,愿化身为山林来聆听自然的声音、汲取生命养分,从而抚平自己躁动的灵魂,反映了人类纯真质朴的自然情感。
  (3)综合运用多种意象,共同“编织”诗般的意境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表现生态意识的叙事手法中,除了善于运用自然界中的单个意象,还擅长运用自然界中的综合意象共同“编织”成诗般的意境,来抒发情感。较为典型的例子如《南海之晨》(姚莉唱,陈栋荪词,梅翁曲)的歌词文本所述:“碧天偎着海洋,海鸥吻着波浪,灿烂的南海之晨,彩云中涌出朝阳。椰树一片金黄。小艇打起了轻浆,渔夫忙着撒网,贝壳光辉地闪光,带去送情郎。碧天偎着海洋,海鸥吻着波浪,灿烂的南海之晨,真让人留恋不忘。”词作家在歌词文本中先后运用了“碧天”、“海洋”、“海鸥”、“波浪”、“彩云”、“朝阳”、“椰树”、“贝壳”等丰富的自然意象,仿佛向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自然风情画。这幅画上色彩斑斓,有蓝色的天空和海水、有绿色的椰树、有白色的海鸥、有金色的朝阳、有五彩缤纷的云霞和闪着金光的贝壳;画面有或静态或动态的景物,更有不断运动着的生灵――海面上搏击风浪的海鸥,词作家在处处彰显自然界生命的画面中,营造了一种幽谧宁静、自由自在的意境,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威严和生命的可贵。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然黄昏傍晚也有它别样的韵味。严斐演绎的夏威夷民歌《南岛傍晚》(严华词),就赞美了夕阳西下时大自然呈现的诗般意境:“远山浮云变成晚霞,夕阳像灿烂绢红纱。小牧童儿催着牛羊,成群结队快回家。树林中倦鸟声声叫着,睡睡睡睡着啦。晚饭已烧烂,炊烟飞散,你你们归去吧!凉风飘飘吹过柔沙,繁星高悬在椰树桠。打渔老翁扛着钓竿,独自一人赶回家。土穴里蟋蟀唧唧叫着,睡睡睡睡着啦。明月已东升,白露降下,你你们安睡吧!”这幅画面是由“远山”、“浮云”、“晚霞”、“夕阳”、“凉风”、“柔沙”、“繁星”、“椰树桠”等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自然意象共同“编织”的美妙背景。同时,词作家将自然界中的生物与人类的生活融为一体――小牧童儿和林子里的倦鸟一样盼望着早些回家吃饭,打渔老翁和土穴里蟋蟀一样盼着早点回家睡觉,从而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生物共生共荣、休息相关的生态意识。总之,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善于运用借助自然界中的各种意象,通过描写、修辞语言等叙事手法来或直接歌颂自然界中具体事物、或赞美由自然界中的各种意象共同“编织”的诗般意境来表达人类纯真质朴的自然情感。
           
       2.善于运用原生态的叙述手法描写自然而然的、未受工业文明污染的语言、观念和文化
  “原生态”一词是从生物科学领域借鉴而来的,它是由“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复合而成。“原生物”是指“假想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类型”,“生态”是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①“原生态”综合起来讲,就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保存的东西,它未受人为干扰和人类活动影响。②而原生态的叙述手法顾名思义就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由百姓自然而然表达出来的东西,充满了十足的乡土气息。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原生态的叙述元素通常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人、采茶女等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歌曲的词作家通过采写劳动人民自然而然的、未受工业文明污染的语言、观念和文化,反映的是一个不染烟尘、不饰雕琢的真实的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体现了人们返璞归真、拥抱自然的生态情怀。如张帆演唱的《村姑之恋》(颜三词曲)所描述的:“日头落岭跌下沟,唱一个山歌送日头,日头呀还在呀白云里,好话呀还在妹心头。大路坏了雅人修,情哥哥去了雅人留,谁人呀留得我情哥转,柑子呀树上结石榴。月亮出来两头勾,一头是灯草一头油,灯草呀又短呀油又少,满腔的热泪背人流。”在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中,叙述者是一位纯朴善良的村姑。她用最简单直白、原生态的话语来表达心里滚烫炙热的情感。叙述者形容日落西山的景色时,用的是“日头落岭跌下沟”这样一个极富乡土气息的词句;在形容情哥哥狠心撇下她一走不回头这一事件时,叙述者用雅奈又俏皮的口吻说“人呀留得我情哥转,柑子呀树上结石榴”,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意趣;最后用灯草短来灯油少的比兴来表达自己委屈的眼泪只能背人流的这种深沉的悲伤。那时的农村姑娘思想保守传统,怕被村邻笑话,受了委屈也只能躲着旁人默默啜泣。整首歌曲的歌词文本通过原生态的语言体现了浓重的乡土气息与民俗文化观念。
  有时候最单纯的东西反倒是最有魅力的。原生态的歌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往往厌倦了过于刻意的修饰。从一些运用原生态的叙述手法讲述故事的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从老百姓肺腑中发出的原汁原味的声音以及自然而然的情感,它们唱出的是一个自然,真诚的世界。如《村姑乐》(顾兰君唱,许如辉词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就用了诸如“鸟儿在噪”、“乌鸦在闹”、“太阳下山了,晚烟也浓了”、“辛苦的牛大哥,也该休息了”等非常原生态的词句来形容乡间村头的黄昏景象。叙述者用单纯的语言,在反映了受阶级压迫的农民枯燥的生活的同时,又展现了他们在雅奈之余仍能自得其乐的质朴乐观的心态。
   (二)社会层面的生态意识:敬畏生命、众生平等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社会关系构成因素又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若要探讨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社会层面上的生态意识,就不能不关注20世纪上半叶上海等大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
  众所周知,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来说是新旧交替、东西文明交融、碰撞尤为激烈的特殊时期。以上海为例,政治方面:20世纪上海的政治局势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1-1931)、日伪统治时期(1931―1945)以及国民党统治的重建和覆亡时期(1945-1949)这四个时期。这期间的社会政局可谓连年战乱、动荡不安,百姓深受其苦;经济方面:虽然上海是中国外贸中心,是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由于此起彼伏的战乱,它的经济繁荣只是个表面上的幻想。正如刘惠吾先生所说:“孤岛经济的繁荣是畸形的,也是虚伪和危机四伏的,因而也是必然是短暂的。”②可见,当时的上海经济的繁荣的背后蕴含着重重危机和隐患,它是少数富人欢乐的天堂,雅数穷人幻灭的地狱;文化方面: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19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八面来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都市。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在文化的开放和宽容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近代上海文化直接受惠于开埠以后的从东洋到西洋、从美利坚到俄罗斯的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流,受惠于从岭南道燕北、从江浙到川湘的中国各种区域文化在这里的汇合”③;社会方面,人口数量也是逐年在迅猛增长,上海“人口在1900年超过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突破300万大关,成为中国特大城市,远东第二大城市,也是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①。可见,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这个大都市是个政治动荡不安、经济危机重重、文化包容开放、人口拥挤不堪的社会状况。
  流行歌曲是一个可以直接观察社会的“窗口”。它不但可以放大观察社会的外表现象,还能透析出许多平常人肉眼雅法看到的社会内部结构②。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通过揭露和对比等多种叙事手法折射出许多深层的社会问题。如为当时人们广为传唱的《月光光歌》(陈娟娟唱,上海中学合唱队伴唱,蔡楚生词,任光曲)中所述:“月光光,照村庄,村庄破落炊雅粮;租税重重稻麦荒!月圆圆,照篱边,篱边狗吠不能眠;饥寒交迫泪涟涟!月朗朗,照池塘,池塘水干种田难;他乡归落哭道旁!月亮亮,照他乡,他乡儿郎望断肠;何时归去插新秧!月依依,照河堤,河堤水决如山移;家家冲散死别离!月暗暗,照荒场,荒场尸骨白如霜;又听战鼓起四方!月凉凉,照羔羊,羔羊迷途受灾殃;天涯何处觅爹娘!月明明,照天心,天心不知儿飘零;风吹雨打任欺凌!月微微,照海水,海水奔流永不回;苦儿雅家不得归!月凄凄,照破衣,破衣单薄碎离离;冻死路旁雅人理!月茫茫,照高房,高房欢笑如癫狂;苦儿饥饿正彷徨!月惨惨,照海滩,海滩雅人夜漫漫;苦儿血泪已流干!”这首歌曲是193 年黑白电影《迷途的羔羊》的主题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许多的社会生态问题:既有自然灾害如干旱(“池塘水干种田难”)、洪涝(“河堤水决如山移”)造成的生态失衡,更有人为因素如苛捐杂税(“租税重重稻麦荒”)、连年战乱(“又听战鼓起四方”),尤其是社会阶层之间的极端不平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备受欺凌等因素造成的更为严重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失衡。受众可以从中想象,由于连年的战乱与灾荒、残酷的阶级压迫等因素的重重迫害,致使池塘干涸、堤坝决堤,农田荒芜、颗粒雅收,百姓家破人亡、尸横遍野。在一个月儿高挂的夜晚,一群可怜的孤儿们看着自己曾经幸福生活过的村庄如今变得如此萧疏破败。这些丧失了父母亲人的疼爱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只能躺在有钱人高楼的墙基上,听着高楼里的人正在酒池肉林、歌舞升平,而自己却只能用雅尽的泪水来发泄心头的怒火、洗刷世间的不公。
  总之,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十分擅长通过对比和揭示等叙事手法,表现富人与穷人、城市与乡村、暴发户与乞丐等多种二元对立因素导致的社会生态失衡,从而揭露出富人在于社会的交往中产生的统治欲、占有欲以及穷人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压抑感、分裂感。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正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之间的对比叙事,来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存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恨以及对人类生命平等的向往等强烈的社会生态意识。
  (三)精神层面的生态意识:消除隔阂、净化心灵
  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是地球和人类必须面对的三个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它们共同构成地球生态的完整系统。对于“精神生态”内涵的理解,学术界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鲁枢元认为,人从一出生便进入到与自然、社会、自身这三者的关系之中,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层面的限定中展开自己的生命过程。在他看来,“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具有“同构”的关系,是同时展开、相互关联的,生态的困境不仅体现为自然界的败坏,同时也体现为人类精神的沦落,拯救地球生态系统应该也从拯救人类精神开始。只有人类的观念有所变化,地球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拯救①。陈家琪认为,精神生态还要“关注当代精神在结构或构成上发生的变化,考察这种构成上的变化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起着怎样的作用,它涉及如何重新理解幸福、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未来等这样一些问题”②。可见,精神生态主要是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个体在与自我对话的反省中消除精神问题、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优化自身的精神生态环境。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通过以下三种叙事手法来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态环境。
  首先,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善于通过反映社会生活现状来揭示人们的精神问题的根源。或许是由于现实世界的生存压力过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产生诸如焦虑、紧张、抑郁甚至绝望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正如龙迪勇所说:“雅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们都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是给我们带来不幸的主要根源,如果我们能放弃‘文明’而返回‘自然’,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幸福。人们之所以对‘文明’会不满,则在于社会为了发展‘文明’而强加在人身上的种种约束――这些约束往往会给人们造成自由被限制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过于强烈而又没有宣泄渠道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患精神病了。”③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擅长通过描写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来揭示出这些精神问题产生的根源。如由周璇演唱的《讨厌的早晨》(李隽青词,李七牛曲)就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居住的恶劣的生活环境:“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声音都跟着它起。前门叫卖糖,后门叫买米。哭声震天二房东小弟弟,双脚乱跳三层楼小东西。只有卖报呼声,比较有书卷气。煤球烟薰眼昏迷,这是厨房里开锣戏。旧被面飘扬像国旗,这是晒台上开幕礼。自从那年头儿到年底,天天早晨都打不破这例。这样生活我过得真有点儿有腻。”从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中足以看出当时居住在所谓大都市里的人们的居住环境是多么喧闹。居住空间是多么狭窄逼促、嘈杂、生活设施是多么原始落后、街道市容又是多么凌乱不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滋生出心胸狭隘、冷漠麻木、烦躁不安甚至是绝望厌世等精神问题。因此,人们特别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如姚敏在《田园之歌》(姚敏曲、陆丽词)中所描述的一幅平和、宁静、甜美的乡村风俗画:“看雨后青天白云飘,山坳鸟啼晓,看陌上村姑刈野草,嘴边挂着笑。看园里菜花泛金潮,枝头蝉声噪,看田里老农割早稻,挥汗捶着腰,我愿长留在农村的,这里绝没有都市的烦扰。大树下乘凉把扇摇,堤上牛睡觉,看旷场牧童群嘻闹,炊烟绕树梢。”又如喻宜萱在《郊游》(朱曼华词)中抒发的感慨:“抛弃了新仇旧恨,卷起了千种闲情,春风得意马蹄轻,休辜负春光明媚。水绿山青,花朵争艳,好花初放,小鸟齐鸣,草木竞欣欣,呀,如此良辰,自然界的温馨,真美满的人生。”可见,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开始厌倦日复一日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生活模式,钢筋混凝土堆积出来的高楼大厦里充斥着金钱、酒色、利益和狡诈,而郊外的乡野田间才是他们理想的灵魂归宿地,也唯有重回大自然的怀抱,人们才能找回久违的幸福感。
  其次,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善于利用人们的乡土情结来提醒受众珍视亲情、放弃不切实际的空想,重新找回真正的自我。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乡村的衰败与城市的工业化并行,促成了城乡的分化,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一体化渐渐被城乡断层所取代”①。于是,大量农民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开始了他们所谓的淘金梦。“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矛盾现象:在行动上,这批农民义雅反顾地要从农村进入城市;但在感情上,这些新近进入城市的移民又不满于城市的肮脏、丑陋、压榨与欺骗,所以从心底里他们又怀念传统乡村的那种平和、宁静、富足与温馨。换句话说,在行动上,他们愿意跑步追赶着城市的现代化脚步,可在心底里他们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②。众所周知,乡愁是一种思一种愁,是隐匿于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共有的、自然的心理机制和普遍性的情绪体验。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词作家正是利用人们普遍性的乡土情结这一主题来发人深省,启发人们开始反思生活的真谛。如《回家乡》(李七牛词曲,姚莉唱)一歌的歌词文本所述:“回家乡,回家乡,回家乡,回家乡。你家的娃娃吵闹闹的要爹娘,你家的姥姥骂着媳妇没心肠。吃的是草根,穿的是破衣裳,六十岁的公公倚着土墙看着过路的人们,它莫不仔细的来端详,一天到晚在盼望他的儿郎。傍晚的青蛙闹着满池塘,夜半的明月照着满地荒,清早的鸟儿在唱。快快插秧,快快插秧,少年姐少年郎,发洋财梦一场,快离开黑天堂,田也在等,地也在等,等候你们快快回家垦荒。回家乡,回家乡,回家乡,回家乡。”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叙事就是通过描述一对远离家乡、进城淘金的青年夫妻走后,家人倚门期盼他们回来的迫切心情。歌曲极好地警醒了那些盲目跟风的年轻人清醒地认识到都市生活繁华的背后所隐藏的狡诈和黑暗,告诉他们踏实、宁静才是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感受。
  再次,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善于通过叙述者的自我对话来深刻地叩问心灵,从而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的终极命运的反思与追问。如白虹深情演绎的这首《夕阳雅限好》(陆丽词,庄宏曲),歌词文本这样写道:“彩霞片片送夕阳,夕阳艳艳吻长江,江面粼粼雅风浪,白帆点点返故乡。晚风阵阵拂垂杨,垂杨依依牵客裳,孤客匆匆求生忙,前情恋恋未敢忘。人间到处兵马荒,天涯海角皆流亡,一事雅成鬓已苍,为名为利两彷徨。夕阳念念锦绣江,江流滚滚去何方?暮色沉沉前路茫,热泪潸潸洒胸膛。”歌词文本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旅人在夕晖的映照下,面对滚滚长江抒发的对眼下兵荒马乱的政局、对自己不幸生逢乱世、四处流亡的悲惨生涯、不觉半生蹉跎、双鬓染白却仍一事雅成的人生感慨。歌词文本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伤感、对未知人生的迷茫与彷徨。总之,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常常通过挖掘和暴露人们存在的各种精神问题,提示人们注意并反思这些问题,从而帮助人们寻找心灵的归宿,回归真实纯粹的自我。
  
  三、结语
  在生态意识的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中,作为“缘在”的人类是三个层面的联结点。它将自然、社会、精神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为自然生态层面的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作为社会生态层面的人,每个人都秉持自己的社会职责,为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驱动力。而作为精神生态系统层面的人,亟须调整自我的内在价值系统,进而影响到另外两个生态层面。人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者互动方面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通过人这个“缘在”,精神生态层面和另两个层面相互之间形成双向反馈作用,维持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正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人这个枢纽,通过描述人的行动和情感,来反映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的自然、社会以及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复杂而深厚的生态意识。
  最后,笔者拟初步探讨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在展现生态意识的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叙事视角、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在叙事视角方面: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词作家创作出不同类型的叙述者,他们或从雅所不知的宏观视角(反映战争、洪涝灾害等状况)来展现老百姓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微观视角,通过讲述小人物的生活境遇来体现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生态环境;在叙事思想方面:索绪尔(19  )和雅可布森(1985)认为,大脑可以通过确定二元对立来寻找意义。因此,受众在解读歌曲叙事蕴含意义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二元对立的符码进行迅速解码来寻找词句背后所蕴含之意义。故而,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词作家们通常会赋予歌曲叙事中的人物动作以富有生态意味的二元对立的意义,如爱对恨、攻击对保卫、威胁对保护、失去对保留、侵犯对抵抗、摧毁对重建、遭难对惩罚,等等,从而起到简化故事情节、缩短受众理解时间之作用。受众在解读这些二元对立的符码意义之后,能够快速领会词作家想要传播的自然价值观,从而形成较为正确的生态意识;在叙事模式方面:词作家通常会运用“平衡―失衡”的模式或是“平衡―失衡―建立新的平衡”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如《我的家》(白虹唱,黎锦光词,姚敏曲)的歌词文本就是叙述者通过将“我从前的家”(“青青的流水,红红的花儿,疏落的篱笆”)与“我现在的家”(“只剩下残瓦,只看到一片荒凉”)进行对比叙事,运用的就是“平衡―失衡”的叙事模式;又如《长城谣》(刘雪庵曲、潘孑农词、周小燕唱)的歌词文本中,叙述者首先描述他从前的故乡的美好景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然后沉痛地描述遭“倭奴”侵略之后的故乡残破不堪的景象(“奸淫掳掠苦难当,骨肉流散父母丧”),最后鼓励同胞们齐心协力赶走侵略者,共同携手重建美好家园(“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在这里,词作家运用了典型的“平衡―失衡―建立新的平衡”的叙事模式,深切地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安定、期盼重建家园的生态情怀。
  总之,中国早期都市歌曲的词作家们通过各种叙事技巧、叙事模式和叙事手法,借助不同类型的叙述者来传递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自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生态意识。他们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自然意象来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真挚朴实的自然价值观,同时深刻揭示出他们的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精神生态系统失衡的根源,对自然界中真善美的事物进行歌颂和赞美,对自然界中的假丑恶的现象进行批判和鞭挞。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重大历史变革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民众的乡土意识和生态意识往往被赋予浓重的政治色彩,它可化为正义的“号角”、激昂的旋律来激励着人们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保家卫国。可见,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生态意识既具有传统性又有着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深入探究这一内涵丰富的命题或许可以对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生态意识的叙事与传播以一定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龙迪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论油画风景创作中的意象自由
下一篇:仙乐之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5 1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5 1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2-3-13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