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对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 907|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5-24 17: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以中嘉早11为材料,塑料硬盘育秧,进行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不施肥处理的秧苗综合素质差,根系盘结力小,成秧率低,难以机插,其余3个处理中以施基肥加追肥2次处理的秧苗综合素质较好,秧苗粗壮,成秧率高;机插移栽后,以秧苗期施基肥加追肥1次处理的分蘖数较多,有效穗较多,实际产量较高。
【关键词】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秧苗素质;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5139(2011)11-0091-02
  
  近几年,随着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双季机插水稻种植在余杭区逐步发展,2010年全区种植面积达284 hm2;在生产上,余杭区早稻育秧和插种期间的气温不够稳定,易遭受“倒春寒”等低温的影响,因此机插早稻种植的壮秧培育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余杭区瓶窑镇、径山镇等地,农户习惯早稻育秧只在秧床上施用基肥,一般用复合肥(15-15-15)150 kg/hm2,在机插移栽前不再追肥;但机插秧技术[1-2]要求适当地施用断奶肥和送嫁肥,更有利于壮秧的培育和产量的提高。该项技术环节在当地生产上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研究,为此,笔者开展了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试验,为机插早稻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0年3―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一农户承包田中进行,供试土壤为黄粉泥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33.8 g/kg,全氮2.98 g/kg,有效磷3.1 mg/kg,速效钾89.  mg/kg,pH值 .1,前作为冬闲田。供试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1。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只施基肥(A);施基肥加追肥1次(B);施基肥加追肥2次(C);以不施肥作对照(CK)。其中处理A基肥播种前施复合肥(15-15-15)150 kg/hm2于秧床上,处理B基肥同处理A,追肥在早稻秧苗1叶1心用尿素2 g/盘对水成1%溶液喷施;处理C基肥和第1次追肥同处理B,第2次追肥在早稻苗2叶1心用尿素2 g/盘对水成1%溶液喷施。每个处理3个秧盘,共12个秧盘,每盘播芽谷150 g;机插后每个处理10 m2,不设重复。因CK不施肥成秧率太低,难以机插,未安排小区种植,其余3个处理小区面积共210 m2。
  1.3试验实施
  采用塑料硬盘育秧。3月31日播种,播后搭建小拱棚并覆盖薄膜保温;4月30日机插,插秧机选用久保田步行式插秧机。机插密度为30 cm×12 cm,每穴4~5株;插秧后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4测定内容与方法
  秧苗素质考察:移栽前取样测定秧苗株高、叶龄、白根数、茎基宽、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成秧率考察:在移栽时考察,以100 cm2内正常秧苗数/种子数,秧苗根系盘结力测定参考沈建辉等方法[3];大田水稻群体分蘖动态调查:机插后每隔1 d调查1次水稻群体分蘖数,每个处理定点数取10丛,齐穗后于1月25日大田普查有效穗;收获时全区实收测产和取样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2结果与分析
  2.1秧苗期不同施肥处理早稻秧苗素质
  由表1可知,早稻秧苗苗高以处理A最高,为10.3 cm,处理C其次,CK最低,为 .4 cm;叶龄以处理A最大,为3.10叶,处理B为3.01叶,处理C为3.03叶,CK最低,为2.9 叶;单株白根数以处理A最多,为9. 条,处理B为9.3条,处理C为9.2条,CK最少,为1.3条;秧苗茎基宽以处理C最宽,为1.8  mm,其次为处理B,为1.1  mm,处理A为1. 1 mm,CK最小,为1.34 mm;根系盘结力以处理B最大,为3.0 kg,处理A为2.5 kg,处理C为2.4 kg,CK根系盘结力很小,一抓即散,难以测定;处理A的秧苗百株鲜重地上部与地下部相同,均为1.4 g,百株干重在4个处理中最重,为2.0 g;早稻秧苗成秧率以处理C最高,为80.3%,其次为处理A,为11.9%,处理B为12.1%,CK最低,为55.1%。
  2.2秧苗期不同施肥处理机插早稻分蘖动态
  由图1可知,秧苗期处理B早稻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快、多,分蘖成穗数也最多;秧苗期处理A与处理C分蘖速率相近,但处理A高峰期在 月10日,处理C在 月11日,最终分蘖成穗数处理A要高于处理C;据松岛省三研究[4],秧苗最高干重与株高的比率可以看成是秧苗质量的指示器,比率愈大,移栽后的分蘖力就愈盛;用松岛省三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秧苗最高干重(地上部)与株高的比率,处理A、处理B、处理C分别是0.12、0.11、0.14 g/cm,即处理B的比率最高,实际调查表明也是处理B的分蘖数最多,分蘖成穗数也最多。
  2.3秧苗期不同施肥处理机插早稻产量及其结构
  由表2可知,秧苗期处理B、处理C的产量表现高于处理A,以处理B最高;处理B比处理C、处理A分别增4.25%、14. 1%;从产量构成来看,各处理中以处理B的穗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处理C的每穗颖花量最多,结实率最高,但千粒重低于处理B。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对比结果表明,秧苗期处理C的理论产量最高,但实际产量以处理B的最高。
  3结论与讨论
  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秧苗培育期必须施肥,不施肥处理的早稻秧苗素质差,成秧率低,难以机插;在每盘芽谷150 g播种量和秧床施基肥的条件下,秧苗期再追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秧苗期施基肥加追肥1次处理与施基肥加追肥2次处理之间比较,秧苗综合素质以施基肥加追肥2次处理较好,秧苗粗壮,成秧率高;在机插移栽后,以秧苗期施基肥加追肥1次处理的分蘖数较多,有效穗较多,实际产量较高;从产量和省工节本的角度出发,机插早稻秧苗期宜采用施基肥加追肥1次的管理措施,农户在机插早稻秧苗期只施基肥的习惯做法应该改变。
  机插水稻育秧应用壮秧剂或生物培肥剂前人也有研究[5- ],采用壮秧剂或生物培肥剂,对床土进行一次性培肥,则苗期不需要再追肥,省工节本,可以一次性到位,但施用方法不当,易产生不安全性[5];在机插早稻上对壮秧剂或生物培肥剂应用效果、剂量和施用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赵红,潘晓华,林国卫,等.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1(5):15-1 .
  [2] 叶玉秀,陈新红,周春,等.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机插水稻秧苗形态特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89-  90.
  [3] 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 (3):1-9.
  [4] (日)松岛省三.实用水稻栽培――水稻栽培诊断与增产技术[M].秦玉田,缪世才,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1.
  [5] 蒋祖明,汤和平,王智斌,等.机插育秧壮秧剂培肥方法的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09(1): 9-10.
  [ ] 陈新红,叶玉秀,王云玲,等.快速生物培肥剂对机插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 (9):115-1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
下一篇:皖北夏棉栽培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24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7

帖子

51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40
发表于 2022-3-13 04: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