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阔叶次生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1087|回复: 4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7
发表于 2020-6-20 2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和发展天然阔叶林的重要更新方式,具有投入少、恢复快、收益大和易于实施等特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龄阔叶树的树种种类、郁闭度、生物多样性、高径比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人工杉木林.文中阐述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的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和封禁保护、补植等具体措施,并提出保护现有阔叶林,实施人工促进阔叶林天然更新,扩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比重等建议.
  关键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次生林;人工杉木林;森林经营
  中图分类号:S192S1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31 8(2011)03-0011-04
  
  Artificial Promot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Broadleaf Secondary Forest
  
  YANG Rong
  (Youxi Na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Station, Youxi, Fujian 3 5100, China)
  Abstract: With small investment,  uick recovery, more benefit and easy operation, artificial promot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is an important updated way for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broadleaf forest. Comparing sampling sites between broadleaf secondary forest of artificial promot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artificial fir affores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at the same site conditions, canopy density, biodiversity, high ratio and other growth indicators of same age broadleaf species type are higher than the artificial fir. The thinning technology, forest stand transformation, fenced off for afforestation and enclosure conservation, replanting and other specific measures of artificial promotion natural regenera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t is also proposed to protect the existing broadleaf forest, broad-leaved forest of artificial promot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exp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soil conservation forests, etc.
  Key words: artificial promot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broadleaf secondary forest artificial fir forest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1-02-23.
  作者简介:杨 蓉(19 8-),女 福建尤溪人,工程师.从事植物检疫、森林野保等工作.
  
   阔叶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功能、多价值的作用.它不仅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直接提供各种生物产品.如果要培育多种功能的生态林,如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森林旅游的景观林等,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简称“人促”)较为合适.因为天然更新能形成生物多样性、构成复杂的森林结构,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培育阔叶林的一种重要更新方式,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已有不少人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就阔叶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谈笔者的一点粗浅看法. 1人工促进阔叶林天然更新实例
  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阔叶次生林与杉木林生长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水分、土壤、温度等.本文选取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实况进行比较.
  据廖土发和周炳金(2009)对人工促进萌芽更新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调查资料【sup】[1]【/sup】,在调查中,选立地条件大致相同的小班确立标准地,在同一山场、坡向、坡位进行实测,其立地条件见表1所示.
  调查发现,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龄阔叶次生林
  
  表1 立地条件 注:表1中人工促进阔叶次生林、杉木林的立地条件对比面积为  1 m【sup】2【/sup】.
  
  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比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高(表2).
  
  表2 阔叶次生林与人工林样地调查结果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特点
  植物的天然更新是生物保护和管理领域的重要课,而种子和幼苗阶段被认为是天然更新最重要的阶段.虽然种子更新比萌生更新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是,长期的干扰胁迫导致了森林景观的高度片断化,并进而改变了土壤等生境条件.因而,那些演替后期种类种子传播以及幼苗的成功定居成为退化群落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生境片断化通常会降低物种的繁殖和更新能力,严重的甚至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sup】[2]【/sup】.
  据苏玉梅(2009)对永安市2.5 a生人促阔叶林与伐前林分对比评价的结果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天然阔叶用材林(特别是低效、残次天然阔叶用材林)重要和有效的更新方式,能成功培育阔叶林,且培育的人促阔叶林能基本保留伐前林分的树种,同时具有物种多样性高、林分密度大、树木高径比大等特点【sup】[3]【/sup】.
  在人促阔叶林中,乔木层植物有33种,其中山油麻的重要值最大,山苍子居第二,东南野桐、酸枣、乌桕、丝栗栲和木荷分列第3~1.而在伐前林分中,乔木层植物有21种,其中丝栗栲的重要值最大,蚊母树居第二位,山黄皮、青冈栎和木荷分列第3~5.
  与伐前林分相比, 2.5 a生人促阔叶林具有以下特点:
  1)乔木层不但基本保留了伐前林分的树种种类,而且林分树种数量还由伐前的21种增加到33种,增加了12个树种;但树种组成发生变化,侵入的阳性速生的落叶树种(如山油麻、山苍子、东南野桐、酸枣和乌桕等)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列前5位,其重要值合计为201.38 % ,占乔木层重要值总和的 9.1%.
  2)林分郁闭度大,群落结构分化尚不明显,草本植物少.
  3)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3.01、0. 5和0.20,与伐前林分相近,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4)林分密度大,表现出高密度、高径比的特点.
  5)林分直径分布范围为0.5~ .0 cm,相对直径分布范围为0.28~3.33,基本为反J型分布,表现为异龄林直径分布的特征. 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应用
               
       在皆伐作业时,保留伐前已更新的幼苗、幼树、小径木,将推动更新的进程,提高更新的效果.一般伐前林下有均匀分布的目的幼树3 000株/hm【sup】2【/sup】以上,采伐后不炼山就能确保阔叶林天然更新成功.
  为了保证皆伐迹地有充足的种子来源,应尽可能在伐区上均匀地选留单株或群状母树.母树的选择应注意多树种,且生长高大,冠形发育良好,具有结实能力的优良木.人促阔叶林天然更新是以伐前林下幼树和伐根萌芽更新为主.据邵武市洪墩采育场和三明市陈大镇进行的阔叶林天然更新效果调查证实了这一点.
  伐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林分的树种组成,林冠下目的树种幼树的数量、分布、树龄和生长情况.调查方法:可在山场各部位选择有代表性样地,样地面积10 m×10 m.样地总面积一般不少于伐区总面积的1%,可结合伐区工艺设计时进行.对树龄2 a以上,地径50 cm以下的乔木树种的幼树分别树种加以统计.
  林地清理采用劈杂不烧山.采伐后迹地上的采伐剩余物应在当年清理下山,综合利用,对防碍幼树生长的枝桠树梢要移开平铺腐烂;对采伐中被压断或打坏的较大幼树应齐地平茬,促使贴地面萌芽,恢复生长.迹地清理后应实行封育保护,严禁放牧、砍柴、刈青,同时四周开辟8~10 m防火路,交通路口埋设“封山育林”、“护林防火”标示牌,并配备专职护林员常年看山护林. 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具体措施 4.1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是经营次生林的重要措施,使目的树种占据林分的优势地位和适当空间,降低林分的密度,调节林木生长的营养空间,提高保留木的生长潜力,使保留木持续速生,尽快成材.
  疏伐的方法有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和机械疏伐4种.
  选木时将林木分成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严格按抚育要求,本着“留优去劣”的原则和确保规定适当的株间距离,保留培育木.在采用综合抚育时,把林木分为培育木、有益木、砍伐木,保留培育木和有益木,伐除砍伐木.一般首先间伐冠幅庞大,影响下层林木生长的有害木,如密度过大也可伐除部分非目的树种的有益木,而保留优良木.如果优良木的密度仍较大,则本着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弯不砍端,砍弱不砍健,保留珍贵树种的原则.间伐后保持多级郁闭,使林分中保留下来的大、中、小林木都得到充分光照而加速生长,从而提高林木的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 4.2林分改造
  对于次生林密度小、劣势树木多等情况的部分山场采用林分改造的方法.林分改造主要的目的是调整林分结构,加大林分密度,变低产为高产.要严格按林分改造原则,伐除生长衰退和雅培育前途的林木,尽量保留目的树种的优良中、小树木.在疏林和林中空地要新栽植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从而提高林分的经济价值和生长潜力. 4.3封山育林和封禁保护
  封山育林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最重要且有成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疏林地、灌丛地、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可通过封禁和人工促进措施,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
  如山场坡度平缓,生境人为破坏较为严重,可采取封山育林和封禁保护,同时加强管理,严禁乱砍滥伐,预防山林火灾的发生.针对山林的不同,可以采取“半封、全封、轮封”等不同封山形式,以达到防护、保持水土、水源涵养以及环境保护等目的. 4.4补植
  对迹地更新的目的树种量少或分布不均的,可采取人工补播、补植等措施.
  由于适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山场地块的立地条件不同和植被差异很大,因而使补植(补播)工作具复杂性,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迹地更新不久,应在采伐当年或次年及时进行人工补植,原生植被是针叶树的,如杉木伐根萌芽或马尾松天然下种,可套种阔叶树,以促进针叶树生长,称为“栽阔促针”.
  2)已封禁多年的天然次生林,目的树种少,次要树种多或出现林中空地,开展补植工作有一定难度.应根据更新山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劈草或块状、带状抚育,并且进行整地挖穴,然后选择阔叶速生树种补植.对低价值的次生林改造也可采取类似的办法补植、补种.
  3)对现有疏林地的更新改造也可采取补植的方式.福建省现有大面积的疏林地,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天然更新的.对这部分疏林地可选择耐荫性树种,实施林冠下造林;如果林冠下已有更新的幼苗、幼树,可采取封山育林和劈草抚育等促进措施,使之成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群落. 5结论及建议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阔叶林重要的培育更新方式,具有投入少、恢复快、收益大和易于实施等特点,对低效、残次天然阔叶用材林更为实用.天然更新的适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森林经营目的和经营集约程度.
  鉴于本区域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蓄积持续下降,杉木林与阔叶林面积比例不协调等现象,加之前几年采伐木材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发展阔叶树比杉木更为有利.事实上,目前纯粹的原始常绿阔叶林或天然次生阔叶林已寥寥雅几.
  为有效地发挥常绿阔叶林的天然屏障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1)保护现有阔叶林.目前,杉木林的种植面积大于阔叶林,要适当降低对原有常绿阔叶林的采伐量.由于大面积营造杉木林,使杉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杉木林的后二代、三代更新,使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依据阔叶林在维持生态平衡上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增加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流失和一定的防病、防虫害能力等特点,要加强对现有阔叶林的保护工作.
  2)实施人工促进阔叶林天然更新.为了进一步发展合理面积的常绿阔叶林,除大力营造阔叶林外,还应提倡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培育和发展阔叶林.尤溪国有林场对次生林的封改实践表明,通过人工促进萌芽更新发展常绿阔叶林,林分生长较快,能提前郁闭,费用开支小.
  3)扩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的比重,在林种布局上需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对于坡陡、土壤瘠薄,不利于更新的阔叶林山场应划分为防护林,提高防护林的比重.这样,可增加地表有机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迹地更新也应向立体林方向发展,块状配置阔叶林,形成杉、马、阔等多林种的混交林.
  总之,发展常绿阔叶林是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的需要.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对森林给予了从未有过的重视,通过了有关森林经营、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声明,并在声明中明确指出:“应该持续地经营森林资源和林地,以满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需要”.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发展阔叶林可以满足人类多种需求.阔叶林对于保护环境,吸收有毒烟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起着更加重要作用.经营阔叶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能满足调整森林资源结构的需要.
  由于营造常绿阔叶林生产周期长(杉木林、松木林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经济效益也不如杉木林、松木林.因此,目前营造常绿阔叶林不易被接受,营造面积明显小于杉木林.在今后的营造林工作中,应多发展次生林(常绿阔叶林),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营造为辅;以管为主,封、改为辅,实行片、带、网、点相结合,从宏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出发,遵循科学,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使森林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廖土发,周炳金.人工促进萌芽更新发展常绿阔叶林[J].江西林业科技,2009(S1):44-45.
  [2]宋瑞生,于明坚 , 李铭红,等.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J].生态学报,2008,28( ):2554-25 2.
  [3]苏玉梅.永安市人工促进天然阔叶林更新效果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9(2):95-99.
  [4]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请进来、走出去”寻找新农业经济增长点
下一篇:石林县珍稀植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20 2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0 2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7

帖子

54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
发表于 2022-3-13 07: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1

帖子

22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2
发表于 2022-3-14 0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