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及区位选择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045|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8
发表于 2020-5-27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重点分析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在区位选择即以上海为中心,深圳、天津、重庆等多个地域中心城市,建立我国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以内外分离的模式作为可行性的模式定位;在政府有效控制管理下,经过一段时期的成功运转,待到时机成熟后,逐步放宽至内外渗透模式,逐步地、有计划地将离岸资金导向国内腹地市场,实现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真正目的。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初始阶段应当采取谨慎性原则,确定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业务拓展思路与对策。提出了关于对重庆建立西部离岸金融中心的探讨。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区位选择;重庆金融中心;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194(2011)04―0081―08
  
  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的一般定义是指为非居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传统的离岸金融市场是经营可兑换货币、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或境内的非居民之间进行、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产物,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发展迅速,影响日趋扩大。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受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政策、外汇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自由汇率。随着离岸金融活动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互相渗透、融合,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先后出现了境内离岸金融中心,使得离岸金融市场的传统定义已经不能适合现实金融活动的发展。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源于欧洲美元交易。20世纪 0年代,严格管制的金融政策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不相匹配促成了离岸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离岸金融中心。10年代到80年代,国际上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业务量增长迅速,资产规模的增长率也居高不下。进入8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的离岸金融中心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离岸金融中心业务量和资产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亚洲及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90年代以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各国金融改革逐步深入,金融监管也从国内范围发展到全球性的联合监管,离岸金融中心的优势逐渐受到挑战,出现了相对衰弱的趋势。但在离岸金融中心出现整体性相对衰弱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分化,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较大,而那些金融体系成熟、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完善的离岸金融中心吸引力依旧较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日渐成熟
  
  我国很早就提出要建设自己的离岸金融中心。自198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招商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以来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创阶段(1989―1994年)。这一阶段只有招商银行一家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按照稳健经营、积极探索的方针,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迅猛发展阶段(1995―1998年)。我国借鉴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验,采取了“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争取驻外中资企业,然后是港澳地区客户、最后是其他地区客户”的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开始做起。在初期发展很快,其规模也在深圳不断扩大。离岸金融业务清理整顿阶段(1999―2002年)。1991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香港地区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企业破产,房地产市值大幅缩水,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就开始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为了防止亚洲金融危机的渗透,1999年初人民银行对离岸业务实行一刀切,紧急叫停,暂停了国内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进入了清理整顿阶段。离岸金融业务重新开放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 月11日重新开放离岸金融,批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总部设在深圳的招商、深发展两家银行1999年被叫停的离岸资产业务由此得以恢复。此后,先后有深圳、上海、天津获批进行离岸金融试点工作,表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
  1 ―国内政治、经济稳定,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水平稳步增长
  我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国际资金的流入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己成为世界最有市场潜力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排列世界第二。近年来,我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性的相关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废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规。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个税目。我国国内的税务政策将出现调整,以吸引更多投资,估计企业所得税会由现时15%、24%及33%不等的税率,调整至24%的国际水平,而生产型增值税亦将转化成消费型增值税,以鼓励投资。
  
  2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提高
  (1)拥有较为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我国除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外,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全国性或区域性新兴商业银行已经成立并迅速发展,三大政策性银行也相继建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及外汇调剂中心、证券交易所等组织。
  (2)拥有相对健全的国内金融市场。目前我国已建立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内的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近年来,我国货币布场发展迅猛,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在规范高效运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多个子市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其参与主体在短短的四年中已由最初15家国有商业银行扩展到了552家机构,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最引人注目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结算量已从1998年的1051亿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1年的80941亿元。
  (3)开发金融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除传统的金融业务外,为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先后开设了银团贷款、出口信贷、B种股票、境外基金、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外汇投资、信用卡、票据贴现、大额可转让存款证、同业外汇拆借、外汇担保及咨询和见证业务等。同时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开展网上银行,电子交易服务。
  (4)货币发行适度,人民币币值稳定。我国从1994年以来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值货币供应量的平衡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自从1994            年我国成功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没有大的波动。特别是1991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的币值继续保持稳定,平均波幅小于千分之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在经过一番反复波动后,依旧保持了一贯的稳健态势。
  (5)我国金融业己普遍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脑、通讯等设备和技术。如光纤通讯、卫星通讯等,路透社、美联社的财经新闻和外汇、国际期货行情的国际线路几年前已开通。随着我国“三金”工程(金关、金卡、金桥)的推广实施,我国金融业技术手段将更加完善、先进。
  
  二、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经济区位分析
  
  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集聚与竞争并存的现象,格局设置时既要考虑到离岸金融市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又要考虑到不同市场之间良性竞争的互动效果。根据聚集经济原理和中心地理论,我国应该选择多元经济中心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即选择“多元经济中心”的形式。具体讲,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时,在我国设置“三点一线”的沿海格局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沿太平洋,在濒临南海、东海和渤海的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各选一个城市――上海、天津、深圳、重庆。以上海为中心,天津、深圳分居南北,重庆沿长江连接东西,分别针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四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构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磁极”战略,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效应与先导作用带动相邻地区乃至整个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一)上海、天津和深圳的经济区位分析
  1 城市竞争力
  根据我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我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8年我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上海、深圳、天津分别排第3、5、8位。2009年我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从总体来看,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未变,环渤海城市提升速度最快;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台湾四大区域分享我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名城市;特大城市垄断城市体系高端,中等城市最具发展空间;95%的城市综合增长率超过10%,内蒙古城市增长竞争力全国第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内地省份江苏最高;产业层次普遍不高,资源型城市相对较差。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杭州、长春、澳门、沈阳。科学技术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长沙、武汉、广州、成都、重庆。人才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杭州、南京、重庆、天津。
  2 金融业发展状况
  (1)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金融业城市。金融机构齐全,金融手段完备,开办国际金融市场经济丰富,独具优势。据200 年3月上海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521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1家,证券类机构91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20.8 亿元,贷款余额1 198.1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195.88亿元;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3家,其中2005年就新增14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 5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1144.55亿元。上海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是离岸金融中心在国内的最佳选择,“国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战略的实施在带动长江三角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会强有力地促进上海尽早成为像纽约、东京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
  (2)深圳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其资本竞争力强大,资本数量充足,金融服务种类的多样化程度在国内独领风骚,金融控制力强,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和民间风险资本都较我国大陆其他地区易于获得。从1991年至2005年,深圳经济连续八年保持了15%左右增长数字,最低的2001年也高达13.2%,2004年深圳GDP达到3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总体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加之90年代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经验积累,这一切都为离岸金融市场在深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支持。
  (3)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架构体系。人民银行大区行设在天津,加入WTO后,天津又被确定为国内首批对外开放金融业的城市之一,对于吸引外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天津建立北方离岸金融市场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截止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090.50亿元,比年初增加901.35亿元,比上年多增128.03亿元,贷款余额4122.38亿元,比年初增加 48.94亿元,比上年多增154.41亿元。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 0. 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引进了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渤海财产保险公司开业,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天津的渤海银行目前已正式开业,成为199 年以来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292 家,从业人员4. 2万人。
  
  3 政策优势
  政策优势是指某一特定离岸金融市场,从东道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所获得的国际惯例便利及国别政策优惠程度的指标。
  (1)上海。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可以说是我国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点睛之笔,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起飞的龙头,享有以功能先试为主、税赋优惠为辅的系列政策,是我国对外开放度与市场准人度最大的地区。再加上我国中央政府将上海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导向,将会使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深圳。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深圳金融业的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实现深圳金融业由规模发展转向效益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采取由引进发展转向对外辐射发展,由传统金融业转向现代金融业,由国有经济为主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信用淡薄转向诚信为本,通过种种改革措施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市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3)天津。天津为全面组织实施《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力度,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第二批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工作计划,根据该计划,天津将大力推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离岸金融业务、航运金融业等20项工作和股权投资基金。
  
  4 腹地优势
  市场腹地是指某特定离岸金融市场所能辐射到            的东道国腹地市场容量的大小,这是衡量离岸金融市场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上海是我国最广阔腹地长江流域大市场的龙头,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资金拆借外汇调剂及证券交易中心,其金融交易在我国的金融交易中处于绝对的优势,长江三角洲的开发,使上海的城市集聚力增强,从而推动城市资本集聚力的加强,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好的基础条件,这种良性循环圈的形成增强了上海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也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天然优势。深圳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堆积起较强的城市经济能量,在珠江口岸形成一个以深圳为中心的深圳经济圈,并成为对整个珠江三角洲及广大内地有较强经济辐射能力及影响力的城市,深圳经济已初步具备了形成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进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正如深圳对于珠三角经济带、浦东对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战略牵引作用一样,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曾成功走出了一条“极点牵引型”路径: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综上所述,上海、深圳、均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无论在岸指标还是离岸指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作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点城市,深圳毗邻香港这样一个相当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另筹建一个独立的离岸金融中心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分流;而上海在时机、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工商经济基础、金融市场发展、交通通讯、浦东开发和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加之与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把上海作为筹建离岸金融市场的中心城市,深圳与之相配合,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是我们未来的战略选择重点。天津位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地处东北亚中心,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也是我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还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
  
  (二)重庆的经济区位分析
  1 重庆拥有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三大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突出。除了汽车摩托车传统支柱产业外,还在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以及以笔记本电脑为主体的IT产业。二是政策优势。国务院(2009)3号文件是重庆的特殊政策。三是“1十2十4十x”开发区优势。即“两江新区”、2个保税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40个区县的特色工业园区。特别是成立已经一年的“两江新区”,这是重庆独特的优势和机遇。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打造“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整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凭借强大的政策及区位优势,正逐步成为我国长江上游的战略枢纽和西南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国际都市。此外,重庆的金融中心建设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是对今后金融发展的明确导向。目前,随着一批为“金融中心”量身定做的物业落成,金融发展所需的基础建设也随之加快建设,中外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各项金融业务的开展,重庆已基本具备成为西部和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相应条件。
  2 重庆的经济基础日渐牢固
  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200 ―2010年年均增长12.5%,人均GDP进入4千美元-1万美元阶段。重庆已成为我国西部充满活力的重要工业基地、国防军工基地、科研基地和商贸中心,经济、社会已经步人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其综合经济实力在西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外商投资达 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上千亿元。加工贸易取得重大突破,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境外投资迈出较大步伐。目前,重庆正在推进内陆对外经济开放高地、“五个重庆”的建设,进一步整治和改善城市环境,配合国际贸易构建重庆长江上游对外开放和金融中心,特别是吸引外资金融企业在渝经营发展。
  3 重庆的金融发展快速推进
  目前,重庆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与种类、金融资产规模与质量,还是金融产业发展潜力与速度方面,都排在了西部12省区市前列。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2%,增速居全市各行业首位,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为 %。重庆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渐显现,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来渝淘金。2009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 3个,项目数同比增长 .12%。其中,金融业吸收合同外资突破3.4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1.0%,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吸收合同外资的主要来源,金融业的增加值同比是GDP增速的2倍以上,在全市各行业中增速位居第一,已成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六个省(区、市)金融业占比超过5%的北京(14.5%)、上海(12.2%)、浙江(8%)、广东(5. %)、天津(5. %)中重庆位居第四,重庆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渐显现。另外,以结算为主的重庆金交所即将正式交易,也给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 重庆强力支持金融业快速发展
  200 年11月,重庆提出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两翼)。2001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314战略”,即“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的重庆发展导航定位和“大力发展金融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的任务。2001年4月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金融核心区,到2015年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金融功能最完善、金融创新能力最活跃、金融品种最多、金融实力最强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泛的金融中心。此外,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建立拉开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序幕。加快培育金融核心区,引导金融机构集中向中央商务区布局,努力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构建重庆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政策基础。
  
  5 重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环境条件较好
  (1)拥有支持金融的商务优势。目前,重庆拥有多家五星级酒店,其中大部分位于解放碑一带;此外,解放碑片区周围拥有星级以上酒店占了重庆的一半,使得这里成为富商巨贾、政要名流聚集的地方,也成了世界各地来我国西部旅游观光者的必经之地。华厦林立的解放碑还拥有重庆市最著名的写字楼:大都会广场、重庆国际商务中心、重庆国际贸易中心、合景聚融广场、申基纵横天地等等都坐落于此;而万豪金融中心、国际贸易商业中心的启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外企落户于此。           
       (2)拥有发展的金融商贸优势。重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统筹城乡商贸改革试验区。重庆开发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渝中区解放碑购物商圈是典型的黄金地段,成为重庆商业旺区的发展主轴。这里云集有重庆中央商务区和新兴商业街,不仅万商云集,而且几乎汇集了重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的所有精髓。
  (3)支持金融的休闲、环境绿化成效显著。随着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个重庆”建设的提速,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一带的资金的投入和区域建设力度,精心营造优美舒适健康的城区环境,建起一批休闲公园。另外,金融核心规划区的供给城市鲜活生命动力的占地、生态片区,为周边居民展现了都市罕有的绿色、健康的生活。
  (4)拥有支持金融发展的交通优势。发达的交通路网,打通了两区内交通微循环,实现交通拥挤问的根本好转。重庆修建的最早的轻轨通过解放碑,已建成的轻轨由解放碑至大渡口,连接大坪、杨家坪等主城商贸中心区。弹子石连接起江北区、渝中区和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的南岸区,具备休闲娱乐度假的交通潜力。还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方面的快速建设,都将形成连接国际国内和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
  
  (三)我国建设多个离岸金融市场的考证
  2008年,全国的两会中“金融中心”和“离岸市场”这两个名词不断出现。深圳市政协主席李德成则提交了《全方位推进深港合作,共建“两制双城”世界级大都会》的提案;而一直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目标的上海,希望国家在金融管理、金融创新、税赋改革等方面给上海一些偏倚,助推上海打造远东离岸金融中心。而2008年5月15日,北京也正式发布《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要把北京“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除此之外,厦门、大连、海口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希望能建成离岸金融市场。由此可见,国内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多级”竞争态势已经趋于明显。
  由于我国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时就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有学者提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多个国际金融市场。认为离岸金融市场是分层次的,比如在美国,纽约是全球性的离岸金融市场,但这不妨碍芝加哥成为区域性离岸金融市场。因此对于我国来说,从长远发展考虑,完全可以拥有两个以上的国际性离岸金融市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城市都应该努力去发现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城市定位。
  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对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一国之内不同城市的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并不具有排他性,而具有兼容性,深港地区、上海地区可以同时建设成为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其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完全具有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我国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国土面积大,各地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差异性。自然地理因素又使我国形成了经济联系密切的若干经济区域,加之不同经济区域内存在金融方面的市场分割和信息传递不对称问题,因此,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区域性金融市场来对经济圈中的实体经济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融资服务。而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区域内,其金融市场则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性金融市场。按照这种服务区域经济的逻辑,我国华北、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等地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即以上海为金融中心,把天津、上海、深圳、重庆作为离岸金融市场是合理的区位选择。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推进金融创新,尽快建设区域性的离岸金融市场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离岸金融市场和离岸业务的开展,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还能够推进利率、汇率机制的形成,促进发展金融衍生品,从而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然而,我们应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看到离岸金融市场也会给我国带来金融风险。
  2 建立以上海为中心,深圳、天津、重庆为复式的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体系
  即以上海为金融中心,把天津、深圳、重庆作为离岸金融的区域市场,建立我国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
  
  (二)政策建议
  1 加快培育和重塑离岸金融市场主体
  鼓励注册离岸公司,加强海外融资能力。离岸公司是指在原居住地以外按照当地公司法成立的公司。企业应“走出去”在我国境外注册离岸公司,离岸公司除了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和方便国际贸易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走出去”,可以以离岸公司名义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进行离岸资金的融资活动。由于离岸资金规模较大,各种金融管制较少,融资渠道广阔,因而企业的资金融通也相对容易;另外,成本相对低廉的离岸资金还能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并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海外离岸公司的发展模式,能够大大加强“走出去”企业的海外融资能力。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多种融资方式下,离岸公司根据自身及业务发展需要,既可以进行间接融资,也可以进行直接融资。加大离岸公司资本重组并提高其资信,为进入海外上市打开方便之门。
  2 建设规范的离岸金融市场征信体系
  加快建设征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确定统一的征信技术标准和有偿征信原则,确保征信系统的有效运转,发挥应有的防范风险作用,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息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持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诚信文化创建活动。要借鉴国际惯例的做法,发挥政府在诚信文化过程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本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
  
  3 尽快完善离岸金融市场的法规体系
  完善地方金融法律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法律制度体系。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合法利益。在法律上明确股东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赋予股东选择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权利,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使金融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对拖欠银行债权的债务人实行有序破产,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债权,给予有物担保的债权绝对优先的清偿顺序,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完善金融资产的刑事保护制度,加强法律的执法力度。
  
  4 建立健全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
  加强对离岸银行的风险管理。国内经营离岸业务的银行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市场准入申请开办离岸业务的银行,国内必须是外汇指定银行,国外银行应是资本雄厚、信誉卓著、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国际大银行;每家银行的总行都要对经营离岸业务的机构的一切清偿能力或其他短缺            问题负责,外资银行应以分行形式开设离岸业务经营机构,以便于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开办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自控机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同时建立各离岸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紧急状态报告制度。采取措施避免离岸金融市场成为税款偷逃的通道。法律上对避税行为定性,从制度上限制避税的余地;加强反避税的国际合作,与其他地区离岸金融当局交换税收信息,对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公司信息公开,改变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加重对滥用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惩罚,提高避税的风险和成本。
  加强对离岸与在岸有限渗透的监管。首先,要对渗透进行规范,明确可以渗透领域以及渗透的规模和方向,对渗透实施监管。一是客户层面上的渗透。即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进入离岸金融市场。二是业务及资金层面上的渗透。允许离岸经营主体面向在岸市场发行证券募集资金,也可由在岸主体面向离岸市场发行证券募集资金;通过离岸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方式或在岸证券在离岸版挂牌的方式进行交易渗透。其次,加强对渗透的监管。一是渗透方向和规模监管。允许只向内渗透或只向外渗透。在双向渗透的条件下,以净流量渗透规模为监管和控制目标。二是渗透主体的监管。对居民进入离岸业务领域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限制。目前已出台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已明确了商业银行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还应制定相关的其他金融机构的准人条件及管理;在企业客户层面上,可规定经外经贸部门认可的、负责管理三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分支机构的、具有集团管理功能的机构进入离岸开展业务。
  
    发挥各项政策引导作用
  要发挥优惠政策的推动作用,为中外金融机构在多方面提供公平的优惠政策,促进国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如免交外币存款准备金,对外国居民的合法货币交易放松管制,免征营业税等,降低中外银行经营离岸业务的成本,提高经济自由度。
  
  1 加快金融入才引进,加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花大力气培养开拓型、经营管理型、技能型和现代型的国际金融人才。加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立离岸金融市场,提高经营效率,要更新银行经营设备、设施,提高银行办公自动化、电子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操作和服务手段办理金融业务,建立全国乃至世界联网的电脑网络,发挥租用国际卫星通讯线路设备的作用,及时捕捉国际经济金融信息,密切注意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保持与国际金融业务的紧密联系,以适应离岸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8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促进重庆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利用“新区”开放政策,推进重庆金融改革。随着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再加上“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两江新区”作为新的经济亮点,可先行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新区”先行先试。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可在离岸金融业务、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1)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要求,实行内外分离,开展离岸业务。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设立离岸业务部,专门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严格区分,待时机成熟再考虑给予一定比例内离岸资金和在岸资金的内外渗漏。当前,尤其是要加快引进本国和其他跨国公司结算中心落地重庆,用结算集中贸易,用贸易推动金融,用金融推动离岸业务的全面开展,使加工贸易推动服务贸易,助推服务业发展,从而提高重庆外向度,快推对外高地的建设。
  (2)有序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完善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创业风险投资模式。应尝试在“新区“先行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产业投资基金,并与创业投资基金交相呼应,共同构成重庆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
  (3)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推动重庆企业上市。通过基金进入进行培育发展,再通过股权转让中心转让,推进渝企在创业板、主办上市。
  (4)尝试金融业综合经营。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在重庆设立机构办理证券、保险、金融租赁业务;允许保险企业集团或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到重庆成立机构办理银行、证券业务。综合经营一方面可以使金融机构资源整合,提高金融业效率;利用金融改革先行的优势,逐步推动综合监管,精简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
  (5)放宽外汇管制,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在外汇经常项目上,要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取消核销制度,实行企业和居民的意愿结汇和自由购汇;在资本项目上,探索一定区域一定限额下的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通过合格投资机构,把人民币转换为外币,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加大对外贸易业务,推动重庆跨境结算业务的开展。
  ( )重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步骤。在“两江新区”或保税区的企业开设立离岸账户,外管局赋予该账户更多的功能;争取银监会允许在区内的中资银行直接办理离岸业务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推动海关、税务认可离岸银行的凭证等同在岸银行的凭证;申请外管局同意让离岸和在岸的资金有一定的渗透;给予区内办理离岸业务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按照国际惯例给予客服保密等相关配套的政策。
  
  参考文献:
  [1]王雪冰,国际离岸金融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2]刘振芳,离岸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4]廖昌开,离岸国际金融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1]史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1999,(5)
  [11]倪鹏飞,我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我国经济出版社,200l
  [12]李豫,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2001,(8),
  [23]高磊,我国离岸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2)
  [24]彭红英,范祚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选址问题的模型分析,金融财经,2004,10
  [25]马明星,我国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策略选择,金融与经济,2004(11)
  [21]范海英,聂廷晋,我国大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区位选择,商业研究,2005(22),
  [28]邓智毅,宋亮华,沈光朗,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离岸金融监管问题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学院院报,2005(5),
  [29]邱冬阳,汤华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的协整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
  责任编辑:王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中小型网络IPv 过渡成本与机制选择
下一篇:基于岗位分工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27 1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