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35kV、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回顾与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984|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12
发表于 2020-5-23 17: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历史概况
  20世纪90年代,秦皇岛地区35kV、10kV配电网络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较小,因此配电网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当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保护不跳闸,仅发出接地信号,可带故障运行1~2小时。由于早期供电网络结构比较简单,输电线以架空线为主,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出现概率最大的一种故障,并且往往是可恢复性的故障。因而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即使发生单相金属性永久接地或稳定电弧接地,仍能不间断供电,这是这种电网的一大优点,因此对供电的可靠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其缺点是系统具有中性点不稳定的特点,当单相接地电弧自行熄灭后,容易导致电压互感器的铁芯饱和激发中性点不稳定过电压,引起电压互感器烧毁与高压熔丝熔断等事故。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的各大街道纷纷将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入地。电缆的电容电流远大于同等长度的架空线路,约为架空线路的63倍,这将引起电容电流的增大,从而导致接地电弧无法熄灭,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根据当时我国电力行业标准SDJ7―79的规定,(3~10)kV、35kV配电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公司各变电站逐步将35kV、10kV系统由不接地运行方式改造成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
  二、消弧线圈的应用
  1.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消弧线圈是1台带有间隙的分段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其伏安特性组对于无间隙铁芯线圈来说是不易饱和的,消弧线圈的铁芯和线圈均浸在绝缘油中,外形与单相变压器相似。
  图1为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图,其中gx、Lx分别表示消弧线圈的电导和电感,g1、g2、g3分别代表三相对地电导,C1、C2、C3分别代表三相对地电容。图2为单相接地的等值电路图,其中的Id为接地点D处的接地电流。图3为单相接地相量图,其中的Ic为电网电容电流,IL为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由于消弧线圈是一个电感元件,因此相量图中Ic和IL为方向相反的电流。如忽略导纳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Id的数值。
  Id=j[ω(C1+C2+C3)-]UA=IC+IL (1)
  由此可得:│Id│=│Ic+IL│ (2)
  当Id=0时,电网电容电流全部被消弧线圈补偿。
  消弧线圈的脱谐度v表征偏离谐振状态的程度,可以用来描述消弧线圈的补偿程度。
  式中:Ic――对地电容电流,A;
  IL――消弧线圈电感电流,A。
  2.消弧线圈的种类
  (1)老式手动调节分接头的调匝式消弧线圈。这种消弧线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缺点是当系统电容电流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消弧线圈补偿电感值时,只能停下电后进行手动调节,一方面操作比较麻烦,另一方面当系统电容电流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改变补偿电感值,容易出现参数谐振等问,对系统造成影响。
  (2)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可以自动、适时地监测、跟踪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快速地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以跟踪补偿变化的电容电流,使失谐度始终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从结构上分为调匝式、调气隙式、磁阀式、调容式四种形式。根据系统情况的不同,我地区对消弧线圈的选择情况如下:
  由于35kV系统在我地区不是主配网系统,网络结构变化不大,系统电容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消弧线圈不需要频繁调节,同时又由于消弧线圈需要安装在户外主变压器中性点上,因此根据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特点,选择了老式手动调节分接头的调匝式消弧线圈。
  10kV系统是我公司主配网系统,系统结构复杂,网络变化较大,因此选择了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并且根据当时制造厂的情况,我们认为调匝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结构上比较成熟,因此10kV配电网选择了调匝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并且使用至今。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运行实践,目前网上运行的两种消弧线圈存在如下问题。
  1.35kV系统消弧线圈参数谐振问题
  (1)系统如果存在同杆并架线路,在消弧线圈投入的情况下,其中一条母线接地,由于同杆并架线路之间存在耦合电容,将导致另一条母线中性点电位升高,消弧线圈动作,系统出现虚幻接地现象。
  (2)当消弧线圈运行在某个分头,将产生高幅值的耦合串联谐振,危及系统安全运行。
  (3)在系统参数改变的情况下(新增或减少线路),需要重新计算出产生高幅值的耦合串联谐振条件,并加以避免。
  2.10kV系统自动调节补偿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
  (1)目前,在接地故障电流比较大的情况下,网上运行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线较准确;而在如此小的故障电流下检测灵敏度降低,因此选线极不准确,无法达到工程要求的精度,在系统上有消弧线圈进行接地补偿的情况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无法使用。
  (2)在串联到消弧线圈一次回路中的阻尼电阻阻值选定的情况下,如果系统中性点不对称度增高,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就会升高,当超过系统电压互感器零序过压信号回路整定值(一次电压900V,二次电压15V)时,系统发出接地信号,出现虚幻接地现象,影响10kV系统正常运行。反之,在系统中性点不对称度降低时,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就会降低,导致自动调节消弧线圈无法正常工作。
  (3)由于阻尼电阻箱内用于短接阻尼电阻的交、直流接触器动作不可靠,我公司已经几次出现烧毁阻尼电阻箱的故障。
  (4)在局部地区,配网运行方式变化非常灵活,导致系统电容电流变化非常大。如北戴河地区,在崔各庄、海滨、赤土山三个站连网运行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电容电流将达到617A,即使在理想情况下,系统处于全补偿的情况,依旧有5%即30A左右的阻性接地电流无法被补偿掉,30A的接地电流很难自动熄灭。在这种情况下,消弧线圈将失去作用。因而在系统电容电流很大的系统中,选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补偿的方式是值得重新考虑的。
  (5)在电网初期规模较小、在短时间内发展很快的情况下,调匝式消弧线圈受调流范围的限制,需要频繁更换。
  四、对电容电流比较大的配电网接地方式选择的再讨论
  根据多年来的实际运行经验,目前我公司35kV、10kV配电网运行的多套消弧线圈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选择再进行一次调查和讨论。
  1.自动调节接地补偿装置技术的发展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自动调节接地补偿装置,称为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系统。该消弧系统主要由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和控制器组成,同时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为配套设备。由于采用了晶闸管调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可以实现零至额定电流的无级连续调节。此外,由于是利用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作为补偿用的电感,因而具有良好的伏安特性。其特点如下:
  (1)补偿电流调节范围很宽,适应电网的不断发展。
  (2)由于在非接地故障情况下,消弧线圈可以工作在远离谐振点的区域,因此小电流接地选线容易实现。
  (3)在非接地故障情况下,消弧线圈可以工作在远离谐振点的区域,因此不会导致中性点位移电压升高、系统频发接地信号的问题。
  2.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部分大城市采用了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主要的问题是电阻值的选取。从限制过电压角度考虑,当选取阻值为10Ω时,弧光接地过电压则可降至1.9p.u.以下。从对通信线路干扰的角度考虑,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电阻值在7~14Ω范围内对通信线的干扰问题不大。从保证继电保护动作可靠性考虑,对于电缆线路,单相接地时的过渡电阻一般都比较小,对继电保护的灵敏度影响不大。最后从限制谐振过电压的要求考虑,在电缆线路特别长时,有可能出现谐振,若中性点接入适当电阻,则健全相上的异常电压可以得到限制。
  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特别是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时,跳闸次数会大大增加,降低供电可靠性,而对电缆为主的配电因其故障率极低,这个问题不突出。
  目前,北京等城市配网系统已经逐步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以电缆为主的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的配电网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相应的故障电流水平为400~1000A。对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可取RN=10~20Ω。
  五、结束语
  第一,35kV系统由于是采用老式消弧线圈,中性点无阻尼电阻,对于同杆并架线路较多的配电网,容易出现参数谐振过电压,因此在调整消弧线圈脱谐度时应尽量远离谐振区域。
  第二,对于10kV系统,在电容电流不超过150A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但在今后的新建、扩建工程中应选择原理比较先进的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系统,而不再选择调匝式消弧线圈。
  第三,在电容电流很大、变电站全部为电缆出线、配网网架比较强的北戴河地区,应考虑改造为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
  第四,对于今后的新建、扩建工程,如果经过测算,系统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也可考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运行。
  (作者单位:秦皇岛电力公司变电安装分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工厂电气设计要点
下一篇: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07
发表于 2020-5-23 1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