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答卷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56|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1 2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答卷
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什么是品德? 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答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
2.皮亚杰和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答案:
  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牚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一网一平台答案
4.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组成? 答案:
  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 ”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 “我如何去那里? ”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 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 ”即教学评价与监 控  
5.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答: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6.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答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 )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知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道德认识或道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答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1)道德认识的培养a,给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b,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c,结合实例形象地进行榜样教育d,努力避免“意义障碍”的消极影响e,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道德情感的培养a,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且使这种观念同一定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b,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c,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d,要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e,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3)道德行为的训练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榜样引导法;d,行为强化法。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8.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答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3 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5 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因为他的教学目标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而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作用设置情境(学习的外在条件),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9.论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答案: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意味着那些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官能还未成熟。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对儿童而言,最近发展区会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所拥有经验的不同而不同。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统一的,而是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设计概念框架时要考虑到教学最佳期的问题,如果概念范围超出教学最佳期,学习者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将不能完成,如果概念范围低于教学最佳期,学习者又学习不到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  
10.案例:张明是某市一中学的学生, 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 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 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 并一再地跟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老师和家长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2 个学期下来, 张明打架的次数虽然有所减少, 可还是时不时地犯打架的毛病。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对于张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加以分析, 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 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1,考核知识点:道德品质的形成。2.解答思路:(1)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2)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玎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认课,道德情感,消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面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4)对张明的教育应从情感人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3,答题时注意: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学形考任务3(20分)答卷参考答案
下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答卷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