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查看: 905|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09
发表于 2020-8-28 1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雅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 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住炸药包,顶住桥体,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的场面,我在教这课时,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我问:通过插图中董存瑞叔叔的目光、表情、动作,你能想象这时他会想什么呢?孩子们通过想象,把手都举起来了,有的说:“他想,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我一定要炸掉暗堡”,有的说:“他想,如果不炸掉暗堡,冲锋部队就要牺牲很多战士,这次战斗也不能取得胜利”,还有的说:“他想,如果我不用手托住炸药包,就不能炸掉暗堡,如果用手去托炸药包,自己就会牺牲,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可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我宁愿牺牲自己!”想象的力量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中心,感触到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
  
  二、 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景,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我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讲到这里,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去看课文,也没有让学生去空泛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文章描写的这样一组音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生动描述,制成多媒体课件,熔诗、画、情、景、声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如教《可爱的草塘》这一课,可先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古筝乐曲中,一幅优美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蓝天白云下,又大又美又绿的草塘一眼望不到边,草塘中,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映着蓝天、白云、芦苇、蒲草,拨开芦苇,是挤挤挨挨的鱼儿……学生欣赏着名曲,双眸凝视着画面,仿佛不是置身于课堂,而是在优美的草塘上流连忘返,使教学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三、 借助情节补白,拓展想象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此处雅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悟出文章的真谛,填补空白之处,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1、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补白。省略号有很多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设置一些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如《珍贵的教书》一文,可抓住指导员牺牲前的嘱咐:“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启发学生去想象指导员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么想,怎样说。让学生讨论:这三个省略号的作是什么?如果指导员把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他可能会讲些什么?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补白,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课文省去的情节补白。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作者为了使文章波澜起伏,更有悬念。在安排故事情节上有意把“雨来脱险”省去不写,跳跃到“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直到文章结尾才用一小段补叙,简单交代雨来没有牺牲。“雨来脱险”的故事是学生扩写的好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结尾一段补叙应放在哪一部分后边?结合课文,展开合理想象,雨来是怎样脱险的?把这一段扩写成一篇小故事。这样通过补写,要求学生在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推测,重新创造想象,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雨来的机灵、勇敢。
  
  四、 借助故事延续,丰富想象
  
  在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要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凡卡》这一课末尾写道:“凡卡把信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做什么美梦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凡卡的梦》为题,展开合理想象,把他的梦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学生和作品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又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设计一项延伸思维过程的训练:假如乌鸦又叼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用什么方法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只限于课堂、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更多的表象储存,有更多更多的知识经验,其想象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维运行模式的建构
下一篇:健康管理教育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8 1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5

帖子

5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3
发表于 2022-3-14 0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东北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