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主旨是通过实践,使教学的核心概念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中,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宋景堂研究员认为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以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因此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思想品德活动课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跳出书本,站在社会生活实际需要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活动课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增设了“单元主题探究”、“课堂小活动”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促进自身品德发展。传统的教学把认识过程变成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活动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认为学生不仅是认识知识经验的主体,也是自我实践的主体,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以此获得有效的直接经验。
1.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施程序与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总结。
第一部,活动准备。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心理状况,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寻找活动的切入点,选择好适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兴趣需要的活动,确定主题后,要设计好活动步骤,形成活动方案。
第二步:活动导入。
导入阶段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明确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中的问题一般是指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也是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理想的活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质量。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
第三部:活动展开。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组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并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顺利地开展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操作、体验、思考的过程,并最终实现活动的德育目标。
第四部:活动总结。
在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融、碰撞中得到启发。最后,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和辩证的评析,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下面以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活动为案例,简单归纳活动教学的操作程序。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我爱我班”,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诗朗诵、歌曲、图画。我把一节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阶段是学生通过表演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第二阶段是由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
活动主题:“我爱我班”
活动准备:事先布置学生写诗、设计班徽。
活动导入:让学生自己主持,朗诵读自己创作或收集来的诗歌。
活动开展: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班徽设计比赛评比,第二阶段:分组讨论。讨论话题“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怎样改进”。组织学生分组,把学生分成 ~1人的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记录员。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中,深入各小组作好积极引导。
活动总结:最后在展板上展示各小组的建议。师生共同评价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出几条最佳建议。通过这节活动课,学生们都为怎样建设班集体而积极思考、努力献计献策。
2.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思品活动教学中,突出存在着教学的数量不足,活动的质量不高、实效性欠缺等问题。楼江红老师将当前活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高度概括为二十四个字:“理论不在,盲目进行;快乐有余,体验不足;学习浮躁,思维肤浅。”具体体现如下:
2.1 实践表面化、形式化。活动课流于形式,盲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落实“三维”目标,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短短四十五分钟,热闹非凡,但美丽的外表雅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当下活动课重视课堂活动,忽视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2.2 理性缺失。很多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学生盲目地活动,只停留于玩,没有从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
3.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开展活动教学必须讲求实效,而衡量活动教学是否取得成效,应该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来说,要能理解深化课本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教学活动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了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提高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趣味驱动,理性深化。
丰富的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的各种情境和活动,把游戏、小品表演、合作探究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引进课堂。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因此,雅论我们选择哪种活动形式,必须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到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磨炼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最终将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健康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2 动静分明,动而不乱。
活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也是师生不断成长的过程。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只有有效地调控活动节奏与活动频率,使课堂动静相谐、有张有弛、动而不乱,才能展现活动教学的节奏美。过于频繁的活动会影响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最终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3.3 学生自主,教师主导。
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在活动中,教师要正面引导、热情鼓励,以激发起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教师还要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活动教学就会成为放羊式的休闲课、游玩课。教师要适时调控活动过程,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否则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浮躁的课堂、雅效的课堂。
3.4 合理评价、完善体制。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够完善,而考试评价体系也属于探索当中,因而也会使活动教学陷入一定的误区。由于活动课的动态性存在评价难的问题,为此不少老师急功近利,忽视活动课。因此,探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有关主管部门和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下一篇:提高焊接教学成果的几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