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尺”

[复制链接]
查看: 657|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88
发表于 2020-8-22 04: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体”角色。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开展有效知识探索、问解答、素养增强以及思想树立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长期以来,许多数学教师都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效,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将能力教学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未能将学习能力培养摆上重要的位置,致使学生随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活动,但实际取得的成效常常是“事宜愿违”。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今天,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教学工作者教学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标尺”和“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初中数学教学,更要将能力培养作为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课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遵循情感发展规律,利用学科生活特性,激发学生内在能动学习情态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生作为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群体,内心有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对身边现象或事物充满能动的探索解答的兴趣,但由于容易受到外界事物或社会因素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曲折性和反复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人类开展活动的重要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良好学习情感的建立和激发,能够对教学进程的深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扮演好学生积极情感激发的“励志者”,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和解开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疙瘩”,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建立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知识学习的“有心人”,挖掘数学学科生活性特征,建立具有浓厚生活趣味的教学情境吗,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情感。如在教学时,由于学生对直观性的数学知识充满学习兴趣,但由于该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根据这一实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抓住该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的结合点,设置了“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感知,学生在感知问题情境中,内心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刻生活性,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情感,从而自主参与到新知学习过程中。
  二、抓住问题多样特性,开展典型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解答问题能力
  探究事物现象及发展规律是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表现。问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知识要点的集中体现和生动概括,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性,为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载体”和宽广的“舞台”。因此,教师在有效教学活动中,要将问题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抓手”,抓住数学问题包含众多知识要点得丰富性,问题内容和形式设置的多变性以及问题解答方法途径的多样性等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能力情感发展要求,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学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使学生在问题分析探索过程中逐步掌握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为有效探究活动打下方法基础。
  问题: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师在知识教学时,结合学习目标要求以及学生解题实际所设置的一道探究性问题案例。通过对这一问题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问题案例的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解答活动中,掌握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教师在进行该问题教学活动时,将探究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作“旁观者”,进行实时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在相互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抓住,从而找寻出之间的等量关系,实现问题的有效解答。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特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学习探究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发挥评价指导功效,设置问题辨析环节,培树学生创新思维良好习惯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和素养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具有了自主思考辨析的能力,但由于学习能力水平没有完全树立,对自身学习活动表现和效能不能进行准确、及时和全面的掌握,致使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受到限制和降低。而教学评价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学习表现、思维习性以及解题效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析和指导,为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树立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培养过程中,就可以抓住教学评价的指导特性,设置问题辨析环节,让学生进行问题思维辨析活动,暴露存在不足,从而得到科学全面的指正,实现创新思维能力习惯的有效形成。
  问题:
  某学生上述问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教师在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先结合学生解题实际,向学生设置了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再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应如何解答”,然后让学生开展问题辨析思维活动,找寻问题解答正误处,并指出进行合理改正的方法和建议,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辨析,从而得到问题解答的正确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思维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不足充分暴露,其他学生的指正也就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有效性教学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本人在此只是初略论述,以期广大同仁共同努力,为教与学双向互动提升贡献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以“趣”激学,打造英语魅力课堂模式浅探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2 04: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