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内容不简单的教学

[复制链接]
查看: 572|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8-12 1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看上去都很简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就能掌握,有的甚至不教都没有什么大问。比如低年级段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中年级段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高年级段的有关可能性方面的知识等等。这些内容老师们常常觉得缺少给学生带来思维挑战的能力点,真的这样吗?对这些简单的内容学生就真的很清楚了吗?其实不然,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些节点,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那么面对这些简单的内容,我们该如何来把握?怎样才能让简单的内容发挥出它应有的不简单的作用呢?就低段教材中的一些简单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对“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需要把握:
  一、弄清学生的起点
  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知道20以内的数,都能比较熟练地顺数,甚至还能倒着数,对于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彼此之间的大小关系也都基本清楚。这些都源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积累。但学生对于这些数的建立机制“十进制”计数法的具体规则,却并不了解,“10个1”、“1个1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10个1”就要看成“1个10”……这些问题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所没有的。而这些问题都应该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把关注点停留在“会数”“会用”的外显层面,并未能够有效地把握“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断裂之处。上出的课都是简单顺畅但低效的。因此,把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弄清教学的链接点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如三上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是二上简单排列与组合的延伸与拓展。有二年级的基础,三上的排列与组合看上去就非常的简单。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两册教材的链接点,就很容易将二上的内容要求拔高,三上的内容变成二上内容的简单延续,甚至重复。那么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链接呢?我觉得二上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规律的寻找上,不用把要求拔得太高。而到三上时,学生已对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已有所掌握,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提炼上,甚至可总结成公式。而不是仅仅是从两件衣服两件裤子的搭配变成三件衣服三件裤子的搭配。在教学时我们在出示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后,对于搭配的方法和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用符号、图形等来表示在二上时已重点探究过,在上这一课时只需稍作提及,不必再做重点研究了。那么重点放在哪里呢?我觉得可放在搭配可以用算式表示:2×3= 或3×2= ,并且理解算式的意义:上装的件数乘每件上装可搭配的次数或者下装件数乘每件下装可搭配的次数,而后通过增加上装和下装的件数,提炼出公式,并初步渗透乘法的原理。再如我们老生常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果我们不能使之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打通联系,学生就不能从“所有数的加减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这一高度去理解计算法则。
  三、要善于寻找简单教学内容的思维点
  对于简单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往深处挖掘、往广处拓展,不能做到这一点,数学课就会索然雅味,就不能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判断性、灵活性等落到位。再以11--2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材中,是先通过一、一累加小棒,引出“10个1是1个10”这一规则,再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该规则清楚地摆出11--20各数,从而让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建立初步框架。应该说,这是站在知识客体的角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先定规则,再运用规则进行编排的。它所遵循的是知识的逻辑。在教学中,知识线索因其显性特征,常常成为教学逻辑的主线,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除了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找准学生的思维点。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历建构十进制计数方法基本规则的过程,从而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而不是简单的将规则告诉学生,再让学生运用这个规则。所有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数12根小棒,再提炼出“怎样能比较清楚地看出12根”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在化繁为简的目标指引下,经历构建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则过程。数出12根小棒,当提出怎样摆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是12根的问题时,学生会出现多种方法,如“左边 根,右边 根”、“两根两根的摆”、“左边10根,右边2根”等等,有学生可能会提出10根堆在一起,也不能一下看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里再一次引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告诉学生,在数学上,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把10根小棒合起来捆在一起。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也演示一遍。理解“10个1就是1个10”。然后逐步抽象11--20各数表示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找准了简单内容的思维点,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规则,会用规则,更让学生经历的规则的构建,让简单的内容变的生动、变得深入,变得宽广。
  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上过就好了,简单的教学内容更要求我们教师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知识的链接,拓宽学生的思维。更需要我们设计开放自主的课堂、合做交流的课堂、探索发现的课堂,只有这样,“简单的教学内容”才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变的不简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重视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素质
下一篇:“任务驱动”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2 18: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2 1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1

帖子

546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62
发表于 2022-3-12 16: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0

帖子

52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6
发表于 2022-3-13 0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