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多层意义

[复制链接]
查看: 685|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7
发表于 2020-8-11 1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质化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干什么的问,引导得法学生活动开展得有滋有味,能抓住关键内容,关键词语,关键段落,就能对课文理解得透彻、明白。所以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中心句,中心词是语文教学的策略。这样词语的多层意义就会挖掘出来,理解才会更全面性,更具透彻。
  1.从读整篇课文到抓住重点段落这是引导学生读书第一个侧面
  一篇课文打开之后,先是要全面的读,泛泛的读,才可知道一篇课文讲的什么内容,才知道一篇课文分了哪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中心内容。反映中心内容全面的重点的哪些段落就是重点段。这些段落就要在读的时候要重点去读。才能明白真意。如:苏教版三年上册书,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儿童歌词,写了三个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剧心情。第三小节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这三个小节通过读,才知道二、三小节是重点内容。
  2.在精读的基础上,抓住对重点段的词语多层意义的理解
  突破重点词语的多层意义,就是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让我们荡起双浆》这篇课文中,在反复多读的基础上,第一小节通过“荡”、“推”、“倒映”、“环绕”、“轻轻”、“飘荡”诱发学生对少年儿童泛舟北海的具体画面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语把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红领巾”在全文中学生都知道指少先队员。但这词与“阳光”联系起来,它的含意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关怀的意思。从而体会“迎”、“洒”是指自由自在,雅宝雅虑的畅游。而“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指望”我们泛舟,“听”我们唱歌?这是指少先队员借鱼儿的自由、自在、欢快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也是童心、童趣的真实流露。
  3.结合课文内容,在相关内容上即要理解一个词语在词典上意义,又要理解词语表面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词语既包含着书面意义,又包含着字面意义,从两个方面理解词语的意义,就会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在苏教版三年上册语文课文中,第二课《学会查“雅字词典”》一课中,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又要分层理解词语的意义。如第一部分,一至五自然段,要通过学生朗读领会聪聪和爸爸理解“骄阳似火”不同方法;一个是背词典上的解释;另一个以观察身边事物(“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中获得最好的解释。在教学中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这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帮助学生领会: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加深对词议理解和感受是一条有效的学习中的途径。例在学习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把“眼前”看到的“情景”――海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与“惊涛拍岸”这个词语对照起来朗读体会,明白把眼前看到的具体景象与学过的词议相比照,这又是一种理解词语,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太像了!太好像,聪聪高兴得嚷起来”说明他已经领悟出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重视对文中插图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想象画面,促进对文中“滚滚”、“涌”、“撞击”、“山崩地裂”等词语的理解。
  4.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词语欣赏词语自然美,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的形象美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例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抓住“绿色的云”、“形态各异”、“嫩绿”、“肥美”、“变黄”、“飘零”、“茁壮”、“葱翠”等词语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理解词语,要以多层角度上去理解,我们不光从词语书面意思上去欣赏,还要以词语的形态、图画意义上理解。理解词语美的如“一碧如洗”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有的来自感觉方面“冰冷”、“烫手”等,有的来自表情和喜悦之情的词语;“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通过表现的手法反映人们形态、外貌、精神状态等等词语。
  5.有的词语虽不像颜色词哪样鲜明,有的不像动词那样明鲜,而要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达到对词议的理解,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二课《卧薪尝胆》如“卧薪尝胆”由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课文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勾践发愤图强的意志与精神,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还要思考,勾践为什么要这样刻意折磨自己,并引导学生体会“不忘报仇雪恨”、“不志兵败会的耻辱”的含义。从而真正的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我们有时要了解词语转折的意义。总之这要看朗读课文的要求,任何事情不能千篇一律。理解词语的意义,有多种方法,要了解词语的多层面含义,就要从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学习来源于朗读,只有读了才能体会词议、意义、含义,不读什么也不知道,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同志从教学实践的深入加以体会研究,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领悟词语的真正内涵。
  收稿日期:2011-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学生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1 1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