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南开大学23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1909-21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卷非免费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44|回复: 0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19
发表于 2023-8-25 0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答案来源:www.ybaotk.com
23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1909-21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答案: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的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


4.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A.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愿而产生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是遵循社会规律而进行的

答案:


5.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C.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发现的,社会规律是不能被认识发现的

D.自然规律是不可以任意改变或消灭的,社会规律是可以随着人多意志而改变

答案:B


6.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


7."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应理解为( )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答案:


8.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 )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答案:B


9.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题来讲解它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要 (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答案:


10.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它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答案:


1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答案:B


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答案:


13.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段话说的是( )。

A.私人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答案:B


14.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


15.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16.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


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答案:


1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是否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是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


2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稀、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答案: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

A.抽象的物质形态

B.具体的物质元素

C.构成事物的最基本粒子

D.万事万物的统一性

答案:


22.假定工人劳动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

A.从100%下降为50%

B.从100%上升至200%

C.从100%上升至300%

D.从100%上升至400%

答案: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答案:


2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2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答案:B


26.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B.否认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否认唯物主义一元论

答案:B


27.货币的本质是( )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流通手段

答案:


28."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论断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物质没有其它的任何属性

答案:


2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


30.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

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答案:BCD


32.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 )

A.是指生产资料本身

B.是指商品本身

C.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剥削关系

答案


3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A.人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人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人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人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答案


34.关于金融资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之上

C.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形成的资本

D.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

答案


35.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CD


36.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答案:BCD


37.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

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B.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奥鹏南开大学23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1909-2103)《计算机网络基础》在线作业答卷非免费答案
下一篇:奥鹏南开大学23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1909-2103)《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答卷非免费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19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答案:BD


3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答案:BDE


3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


40.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

A.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

B.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C.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D.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BCD


4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答案


42.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 )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答案:B


4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

答案:BCD


44.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 )

A.费希特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谢林

答案:BC


45.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答案


46.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就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界限

答案:BCD


47."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答案:BCD


48.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孕育时期

B.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

C.多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时期

D.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BC


49.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断标明改革( )

A.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B.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

答案:BCD


50.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案
答案来源:www.ybaotk.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