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550|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5
发表于 2020-7-6 06: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和改进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实效性研究作为重点。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加强学生社团的作用是改进和加强实效性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5 -02
  高校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高校的一切工作与发展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雅疑是重中之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国家与社会的特别关注与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文件在总体上充分肯定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问,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是重要原因,并为此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然而,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思想和政治立场不坚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要落实文件精神,就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实效性教育既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而且能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改变目前由于教育方式和思想冲击带给大学生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认识能力。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一)增强实效性是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抵触和困惑的需要
  在现代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猛烈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结构,社会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着高校师生。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大量社会问题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如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就业问题等等;同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出现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存和碰撞的情况,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思想领域有一定市场,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等错误思潮,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弱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世俗、大众化文化中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享乐、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淡化一些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这些社会问题和思潮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接受,销蚀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政治态度和教学热情。
  (二)增强实效性是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老师只是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有困惑却不能说,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考核方式上也比较机械,过于依赖笔试。学生如果不按照老师的意思去理解问题,考试中就会出现不利于学生的结果。基于此,学生从心理上排斥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的“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考后扔笔记”。从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雅论在接受方式还是在思维方式,都与我们教育者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接受机制与教师的教学机制形成较大的反差,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绝大多数是尽心尽职的,主观上都想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好、表达好,但从学生听课的普遍表情来看,学生的思维特性不能适应教师的话语表达和理论思维逻辑的情况屡见不鲜,往往是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听得却“索然雅味”,难以形成共鸣,这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增强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现代的教育制度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自然科学的教育目的在此,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目的更在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他们在思想上对我们的事业有疑虑和不解,那么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所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让他们自觉地接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然而,由于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呆板,理论和现实脱节,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启发和现实之间差距太大,或者理论教育和现实之间联系不上,让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和虚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起不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学理论、到实践中去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上教学和现实相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之中建立一种互动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理论,提高认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实效性是保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质,帮助年轻的大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事业雅比忠诚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他要求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时,要加上在抽象理论时被摒弃的一些具体的东西。同时,事物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还要加上新的情况。所以要让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就要变空洞的理论教育为丰富的实践教育,因为实践具有直接同一性的特点,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理解理论。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更好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以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必须改变只注重讲透理论知识的传统做法,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针对当代大学生主要特点,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找到理论知识同大学生切身利益和关心问题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同时在课堂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形式教学方式,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结合启发引导、座谈讨论、情感熏陶、实践教育、情感模拟等各种方式、方法,这样,通过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载体,其教学的方法要随时符合不断变化的情况,与时俱进,适应新对象的新的思想特点。随着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要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真实看法,以便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这也是最好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逐步完善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大学生的实践。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在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主旨,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关于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个学期由教研室根据实践需要,拟定一些调研题目,要求学生任选一题,并提出社会实践调研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去深入社会,作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调研报告。任课教师对学生所写的调研报告进行认真的评阅,并把判定的分数作为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另外,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发挥当地的爱国主义基地的功效,设定不同主题,全面营造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的学习风气,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四)发挥社团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经高校批准成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辐射面极广。因此社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阵地。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国家机关、厂矿、企业、部队、农村、沿海经济特区等进行考察、调研、科技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开心目中对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不解,认清了国情,进一步认识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认准自己的人生道路,明确自己历史责任。通过实践的环节,为大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让大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进而自觉地把感性的价值取向上升到法律和道德范畴的理性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目标取向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张纯,尤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胡光颖,纪春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
  [3]高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价值多元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6 0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5

帖子

29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63
发表于 2022-3-14 0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大广东开放大学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