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践

[复制链接]
查看: 463|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3
发表于 2020-7-1 1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一、 处理教材,注入感恩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标提倡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既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现实生活中的感恩内容,才会给学生亲近的感觉,才能将感恩教育植根于学生心中。
  1.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幸福的生活,把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怀和疼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往往觉察不到父母的辛苦和劳累。笔者在上《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时,为使学生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组织了“我当一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整理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忙啊!有的说,父母做这些事情多累啊!还有的说,我在拖地的时候多么希望听到一句关切的话语啊!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那么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关爱也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其中有个孩子这样说:“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生病的妈妈躺在床上,她叫我一个人到奶奶家去吃饭,我就一个人去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有问问妈妈想吃什么呢?今天我回家准备给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多么真实的心灵告白,多么自然的真情流露,在心灵交流的平台上,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家人的爱是多么伟大,回报家人的真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学生的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不断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因此,要将课堂引导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变认识为行为。在教学《我的成长树》一课,笔者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活动,课前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课上学生带来了采访父母的录音,出示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币、胎毛笔、成长册,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了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在生动的社会活动中形成道德观念,不断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二、 开放空间,引领感恩实践体验
  “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使品德课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社会、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成为深受学生喜欢并乐意接受的课程。感恩教育更需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感恩之情激发的基石。
  1.立足学校教育,拓宽教育的渠道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最直接的场所。因此,我们要“以校为本”,在学校中的各门学科、各项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1)在校园文化中渗透。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感恩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我校突出“心存感恩,至诚致远”的主题,开展了以“感恩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激祖国”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学校在运动场的长廊上,设计以感恩为主的古今中外人物图片和以故事为主的连环画,如孔融让梨,诗人孟郊的作品《游子吟》等;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们设计了感恩语录墙……感恩教育特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与大队活动相结合。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孝”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校每年在重阳节都要组织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活动。其内容为诵读国学经典、诗词和吟诵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和历代尊老爱老的经典诗篇。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声有色。为了大力宣传敬老孝老道德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我给爷爷奶奶写一封信”的活动。各班级积极响应,同学们热情很高,全校共征集到书信800余封。教导处对书信进行筛选,办出三幅宣传板面。书信活动使广大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切实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亲。
  诸如此类,由于学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做到了认真部署,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充实,形式灵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品德教师也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参与其中配合学校共同过好传统节日,丰富了校园文化,感恩之氛围非常浓厚。
  2.配合家庭教育,培养感恩的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我们要将感恩教育延伸到家庭,将感恩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如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全体学生在少先队大队部的倡议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三八节”活动。为了使活动有效进行,大队部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功能以提高活动效果。
  3.参加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新课程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场所。教学要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也是这样做的。如在教学《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努力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拓展教学阵地,使“孩子们的成长足迹”不再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使教学不再限于教室、校园和单一的教材里,而是与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合作。笔者尝试把教材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紧紧结合起来,课前,孩子们认真收集小时侯用过的小物件,与家人共同回忆家庭趣事。课中,把孩子们的“家长”通过录像短片形式“请”进了课堂,孩子们在课堂里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亲切的面庞,听到那感人的有关自己成长的故事。在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中,情感得以充分激发,亲情得以充分升华。课后,指导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回家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开放《品德与社会》课堂时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把校内外沟通起来,从而使教学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拓展和延伸。
  上述教学实践表明,开放的品德教育课堂使感恩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使我们的学生在润物细雅声的德育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作为品德课教师,要多在品德教学这块沃土上关注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之树”!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让教师节成为教师自己的节日
下一篇:由安排学生打扫办公室想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1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8

帖子

53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52
发表于 2022-3-13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电大开放大学题库答案怎么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5

帖子

53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2
发表于 2022-3-14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