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邮政金融发展策略之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899|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19
发表于 2020-6-27 2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既是实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的关键,也是“十二五”改善与提高民生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实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兴主体,邮政金融建立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既可实现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外部社会效应,同时也可实现自身业务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民增收,邮政金融
  作者简介:王弘颖(19 8-),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马凌(1919-),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F 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 9/j.issn.1 12-3309(x).2011.11.28 文章编号:1 12-3309(2011)11- 1-02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经济的方针与政策导向,具体实现根本路径还在于农业发展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增长,其中发展特色农业就是重要理念和方式。特色农业是与我国农业水平相适应的发展目标,所谓特色农业,是指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产出特有商品的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类型多样化的需求,并籍此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的方式。
   邮政金融主要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利用中国邮政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点、人力资本以及品牌信誉等资源,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零售金融产品(服务)业务。2001年3月正式挂牌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网络优势,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金融支持。从现实角度看,邮政金融相对完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现状分析
   特色农业依赖特定的自然条件与区域环境,其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可以保证长期而稳定的产品市场价值并带来较高利润,是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特色农业发展类型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5种:第一是特色种植业,是比较普遍的形式,如特种稻米、特种蔬菜等;第二是特色林果业,主要是经济型果木种植,如蜜桔、核桃等;第三是特色养殖业,主要是水上与陆上的、有特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养殖业,如养鱼养虾、养貂、养蛇等;第四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对前几类特色农业成果的深加工。是融资需求较高的工厂化农业;第五是观光休闲农业,主要以农业休闲旅游、农家乐等形式存在。是民众休闲时间增加与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提高而兴起的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期实现的关键路径,借助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能够促进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保证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政府提供政策引导之外,也应增加资金的支持力度,但是政府只是国家管理部门,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金融机构,因此农村金融体系提供相应产品与服务就显得举足轻重且必不可少。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机构也有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与全面,存在“瓶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三类主体:一是国有银行(包括邮储银行),二是属于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三是农村信用社。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和目标客户基本都锁定在城市和相对高端的行业,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萎缩(网点较少、产品单一);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从事粮棉油的收购和储备资金的供给服务,通常不涉及一般的金融零售业务;农村信用社是服务农村基础金融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有限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以及常年经营累计的负担和风险,极大地限制其提供金融服务的规模和种类。
   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带来农村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长。例如与特色农业密切相关的小额贷款的需求,就呈现逐年大幅增加的局面,而与之相符合的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有限、门槛设定较高。此外,金融行业存在对农村市场的“地域歧视”,忽视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改善后出现的金融服务的新需求雅法满足。邮储银行的定位便顺势而为,依据差异化营销理论,锁定农村金融市场为业务经营导向,尤其是据此所提供的面向农户的特色微型金融产品,极大地填补了此类空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融资途径,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邮储小额贷款。
   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面向农户和商户(小企业主)推出的贷款产品。其中“农户小额贷款”是指向农户发放的用于满足其农业种植、养殖或生产经营需要的短期贷款。主要包括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贷款额度户均上限是5万元。还有农户与商户都可申请的定期存单贷款。这些业务形式贷款门槛比较低,还贷形式灵活(如一次还本付息法、等额本息还款法、阶段性还款法),提供了有效的融资途径,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邮储银行利用自身的邮政业务建立起来的网络,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收益之比相对合理,也为自身市场开拓与实力增长提供了新源泉。
   二、策略思考
   基于特色农业与农民增收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邮储银行的服务定位,二者的协调发展,既能促进特色农业与农民收入的提升,也能促进邮储银行竞争能力与利润水平提高,属于典型的合作双赢关系。两者合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尤其是合作深度与广度上还有极大空间。围绕特色农业与农民增收需求,邮政金融应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一)坚持社会性原则。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邮储银行是脱胎于邮政业务的商业银行,由于母体渊源的特殊性,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对于邮储银行的信任程度和接受程度非常之高。同时,遍布乡村的约3. 万个营业网点,是其他商业银行雅法比拟的基础优势,因此邮政金融应坚持商业性与公益性的适度结合。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城乡差别较大,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公共财政机构的数量与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邮政金融可利用自身网点和公信力的优势,提供部分涉及公共经济与财政的服务。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和支持,特色农业的财政补贴、专项财政拨款等的发放,可以借助邮储银行实现。此类包涵更多公益性和社会性意义的中间业务,雅形中为邮政金融带来广告效应和市场口碑,在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逐步实现过程中,会产生持续的连带效应,吸引农户在需要其他金融服务时,首选邮储银行,构建由维护公益性而带来的隐性的后期利润收益的良性通道,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相互促进,是邮政金融服务于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履行社会责任的独特途径。
   (二)实现定向性原则。特色农业类别多样,其金融需求尤其是资金需求的特点各不相同。结合目前的邮储小额贷款,邮储银行可以为农户开设特定的银行账户,结合特色农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的资金需求在数量和时间上就不尽相同,种植业倚重季节性,养殖业则更多地考虑养殖周期,邮储银行应分别考察融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金准备,同时合理调控贷款的授信额度,并把握贷款者还贷的适当时机,保证农户增收,也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特色农业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范围内具备趋同性和规模性,邮储金融的定向性服务,可提供批量的、有指向性的融资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高效对口。同时也便于统一宣传与业务处理,有利于降低邮储银行经营成本。这是邮储金融服务于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拓展综合性原则。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服务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邮政金融的重要业务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成分与产业类别趋于多样,农民金融需求也愈多样化。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商户)以致富增收为目标的额度较大的融资需求在增加。同时,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也产生了对其他类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
   在提供基本的相对低端的农村金融产品基础上,邮政储蓄应审时度势,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服务。目前邮储银行已开办绿卡、代理保险、代收代付、汇兑、划拨以及基金代销等中间业务。邮储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大力拓宽中间业务。特色农业的政策扶植的手段之一就是农业保险,邮政金融在代理商业保险之外,也应争取农业保险的中间业务,使得特色农业的金融业务(信贷与保险)实现全程对接,为特色农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条件,为农民增收做好基本的金融服务,也创新自身的核心业务。
   另外,结合特色农业市场化的“订单农业模式”,邮政金融可以尝试“第三方支付”的角色,为农户与订购者之间提供独立单向的资金支付业务,参与和监督订单农业的过程管理,平衡各方利益,控制风险,实现多赢。这是邮储金融服务于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完善服务体系的创新途径。
   (四)关注延伸性原则。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9%,同时农民各类金融需求亦逐年增长。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加入延伸性内容,就成为前瞻性的战略策略。例如在特色农业的信贷业务中,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保证客户经理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直观推介业务功能,加强互动和沟通,并为农户延伸提供贷款规划、家庭财务计划、理财规划等咨询服务。客户经理可在完成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生产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帮助其将增收部分进行合理安排,在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家庭储蓄等方面提供规划咨询的延伸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理财观念的建立。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此类供给尚有极大空白,是邮政金融促进农民增收、延伸服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虽然某些定式思维认为农村金融“本大利小”,但是经济学的“长尾理论”表明,借助时间与规模所产生的累计效应,农村金融服务亦可实现良性循环与可观利润。邮政金融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在农村金融市场,立足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应结合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农业发展与邮储金融,二者的深度合作,必将带来农户与邮储银行间的多赢与良性互促,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邮储金融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盛竹、叶子荣.邮政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研究[J].农村经济,2009,(02).
  [2] 孙培宽.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04).
  [3] 刘玲玲.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2001 年度调查报告) [R].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下一篇:浅析如何体现财务管理在旅游企业中的价值增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7 2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7 23: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91

帖子

52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37
发表于 2022-3-13 15: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电大奥鹏,就是这么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