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激活策略

[复制链接]
查看: 470|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7
发表于 2020-6-26 16: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读读讲讲抄抄练练。老师读,学生读;老师串讲,学生笔记;反复抄写生词,课堂作业加课后作业再加家庭作业。这种教法看似美好,其实质上却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占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学生就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老师往里装,学生也在往里装,大家一阵手忙脚乱,结果还是不理想。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语文课堂& uot;活& uot;起来,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把孩子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高效呢?
  一、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日益普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当今小学各个学校(包括农村小学)都建有多媒体教室,信息获取方便、快捷,都为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语文课教师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变化多样,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情境,优化教学导入
  俗话说:& uot;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uot;。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老师抒写的一篇优美散文的记,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序曲,是师生心灵火花的导火线。朴实、厚重的情感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创设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就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教师要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每节课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激励学生回忆、联想,同时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不过,语言和情境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尽量做到短小精悍,富于变幻。常用的几种教学导入法:
  1.多媒体导入。如讲授柳宗元的《江雪》时,用视频演示漫天风雪的情境,同时配乐诵读。于是学生很快进入诗中的意境。然后老师设疑激趣,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都急于探讨为什么有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诗歌朗诵、歌曲欣赏等多种形式,以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故事导入。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要注意情与理的结合,以期能提升孩子的兴致,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3.现象导入。贴近孩子生活的例子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因此,导入新课时也可采用学校、家庭以及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日常现象,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4.时事导入。校园热点,时事新闻也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如以生活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意识
  旧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教师的教,认为教是主要矛盾,学是次要矛盾,从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就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上,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 uot;雅法参与& uot;或& uot;雅须参与& uot;。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 uot;主体参与& uot;、树立& uot;生本观念& uot;,是语文老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 uot;生本观念& uot;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及各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 uot;生本观念& uot;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语文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 uot;教师为主导& uot;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有激情有创意地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合作探索,沟通交流。在小组形成一定的看法,然后在全班共享。这样就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主动探讨的激情,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赏识激趣,激活良好的语文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抓好& uot;双基& uot;就行了,即是搞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事实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 & uot;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uot;,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过去的教学认为学生是不能表扬的,因为表扬就会骄傲,骄傲自满就会使人落后,于是乎教学中批评多于赞赏,结果导致很多孩子缺乏学习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动力,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着力量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从而强化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用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看待你的学生,并以肯定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努力、探索和创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孩子们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辅导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的疏导上,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始终坚持把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语文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激活语文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全面了解你的学生,既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又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小学语文课教学一定会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拥有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语文蓝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6 16: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