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控制是围绕着单位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实施方式需要在机制角度及现状中不断创新与整合。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控制 方式 创新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单位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收入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虽然不似企业需要进行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手段来获取收入来源,但用好政府拨款,同样需要进行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是院(所)务委员会
在现代农业科研单位运行机制下,法人治理结构以院(所)务委员会为中心而构建,院(所)务委员会对外代表单位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预算、决算和科研与经营,只有院(所)务委员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院(所)务委员会在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在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政府代表院(所)务委员会对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治理结构的完善。
二、财务控制的目标是财务价值最大化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财务价值最大化,是代理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法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院(所)务委员会出于减低代理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代理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目标和以种种手段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代理成本的存在会影响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单位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单位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经营价值最大。
三、财务控制的客体
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四、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完善院(所)务委员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推行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五、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去实现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所以,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六、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科研、服务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是指对采购、科研、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2、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部门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单位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单位的资金需要;办理各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单位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所谓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单位或其各部门在一定科研经营期间内的科研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科研产出、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是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现代企业的税收筹划初探下一篇:论商业银行的发展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