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中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干扰协调题目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456|回复: 0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2-4-29 09: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区的频谱利用率,3GPP在LTE-A中提出了异构网的概念。一方面,由于异构网在原有宏基站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发射节点,能够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另一方面,由于低发射功率微基站的引入,使得原有蜂窝小区的干扰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异构网中的干扰协调涉及很多急需解决的技术题目。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干扰协调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的骨干网容量,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异构网中的干扰协调题目。针对异构网中骨干网容量较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通过设计微基站的发射预编码来对宏用户进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在保证微基站对宏用户的干扰使宏用户的性能下降比率不超过某个值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微基站的发射预编码来最大化微用户的可达数据率。在已知瞬时和统计干扰信道的情况下,分别设计了最优发射预编码和次优的低复杂度预编码。仿真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次优方法与最优方法性能非常接近,同时,所提出的方法只需要宏基站与微基站共享有限的信息。针对异构网中骨干网容量较高的情况,研究了通过宏基站和微基站进行协作传输(也即CoMP-JP传输)来进行干扰协调。首先对比了同构网CoMP和异构网CoMP在采用迫零预编码以及采用不同功率约束时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异构网CoMP系统中,单基站功率约束的性能要远优于其他功率约束的性能;而在同构网CoMP系统中,这些方法的性能很接近。此外,比较了异构网中宏用户以及微用户协作前后的性能。研究表明,位于微基站附近的宏用户在协作后性能反而下降,而微用户性能有所提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不同。这意味着在异构网中设计协作预编码时不仅必须考虑单基站功率约束,而且不能只优化设计预编码,还需要选择特定的宏用户进行CoMP传输。





上一篇:容迟网络存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红外空空导弹的背景干扰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