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传统戏台建筑式样艺术探索

[复制链接]
查看: 896|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8
发表于 2020-6-12 15: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绍兴传统戏台在屋顶上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屋檐起翘较高,多为单檐歇山,也有重檐歇山顶甚至三重檐歇山顶。戏台屋脊多置鱼吻或龙吻,意为防火。在空间上用三面伸出式的开放建筑形制。本文通过对绍兴传统戏台建筑式样特征进行概括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探索绍兴传统戏台的建筑式样艺术。
【关键词】 传统戏台;建筑式样;传统思想;自然环境;经济情况;戏曲内容
  作者简介 杨珂(19 4-),男,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黄章敏(191 -),男,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浙江绍兴 312000)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1年度重点课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一、绍兴传统戏台建筑状况
  
  绍兴传统戏台在屋顶上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屋檐起翘较高,多为单檐歇山顶,也有重檐歇山顶甚至三重檐歇山顶,如绍兴舜王庙戏台。戏台屋脊多置鱼吻或龙吻,有的还插剑,意为防火。在空间上用三面伸出式的开放建筑形制,以此扩大与观众的接触面。从戏台的结构看,绍兴传统戏台三面开放并伸出,一面留出与厢房相连,舞台与后台之间通常用一道墙壁隔离,在左右两侧各开一小门,作为剧中角色出入舞台的通道,一般称它为上下场门或“出将”“入相”。舞台台口常有两个立柱作为支撑,台沿还有30公分高的的栏杆。台口至檐口高2.1米左右,台口宽约4.1米左右,戏台深4.1米左右,戏台的建筑平面形式以方形为主,面积25平方米左右。戏台的高度基本在1.4至1.8米之间,和人的视平线一致,使观众能够较为容易的欣赏全景场面。
  绍兴戏台建筑主要建在神庙、祠堂里,在民间是礼制建筑的一部分,因此绍兴传统戏台在建筑形制上不仅与当地民居的风格紧密相连,同时也受传统礼制思想、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
  
  二、传统思想对绍兴古戏台的建筑样式和布局的影响
  
  
  1 礼制思想对绍兴古戏台建筑样式和布局的影响。礼制思想对绍兴传统戏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庙戏台和宗祠戏台上。寺庙祠堂戏台主要修建于宫观、村庙祠堂之间,依附于寺庙,服务于寺庙。演出的宗旨是为了祭祀神佛祖宗,但实际上寺庙戏场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民众的生活娱乐。绍兴现存传统戏台多为明清时期的戏台,明清时期建立的神庙在设计时往往把戏台作为神庙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入神庙的整体建筑中,这样,戏台在寺庙中的位置布局和建筑式样就受到了礼制思想的制约。
  戏台建筑作为神庙祠堂的一部分,在建筑式样和建筑材质上与神庙祠堂整体风格一致,戏台位置一般面北朝南,面向寺庙正殿。和其他建筑单体相比,正殿往往高大雄伟,戏台建筑不会高于正殿。寺庙祠堂建筑群体的平面布局,一般在纵向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物,左右两侧布置次要或辅助建筑物,寺庙宗祠戏台用于娱神祭神,取悦于神,为了更好的取悦于神,决定了其一般位于寺庙正殿对面的中轴线上。戏台、左右厢房、正殿,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观演空间。
  2 民俗文化观念的影响。绍兴传统戏台的屋顶都采用黑灰色的小青瓦做屋面,与当地民居的屋顶一样为黑色,而且越黑越好。绍兴传统戏台台上部分多为木质结构,在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中认为,黑色即为水,水克火,用黑色就不易发生火灾,屋脊用龙吻装饰也是出于此目的。
  在传统社会的民间,戏场是节庆、仪典活动的中心,也是公众聚会和娱乐活动的中心,戏台演出的宗旨是为了祭祀神佛祖宗,但事实上,寺庙宗祠戏场的作用更多的提供了民众的生活娱乐。因此,戏场的建筑样式和装饰也有了一些关于人的设计。如两侧的厢楼,只许儿童妇女上去看戏。在戏台的前方立柱上的楹联多以教化性的文字出现,如莫道逢场作戏,多缘劝世成文等。古戏台的建筑部件多以教化性的文字、图画或雕刻出富含意义的植物动物或者人,体现古人重视伦理教化,以德育人的思想。
  
  
  三、自然环境对绍兴古戏台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对单体建筑式样的影响。绍兴地处南方,河流众多,多雨潮湿,夏季闷热,这些自然条件决定着绍兴传统戏台有着很强的地方建筑的特点。绍兴传统戏台的屋顶造型大多采用单檐歇山的形式,屋檐起翘较高,檐口伸出较远,屋顶的曲线显得陡峭、曲折,这样可避免木制的舞台及台柱被雨淋到。舞台高出地面1.5米左右,由石质的台基或台柱支撑。台板以上为木质,台板以下多采用柱式,利于观场内的通风。
  2 自然环境对绍兴传统戏台位置的影响。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河流众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或在水边,或在水上。这也造成了一个个具有绍兴特色的“水乡舞台”。有的三面临水,正面依岸,如马山区东安城的安城河台,除台前四根台柱搭建于河岸外,其余四方石墩均立于水中支撑戏台台板。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让一边傍岸,如鉴湖的钟宴庙戏台,有的两面背河,两面在岸,如柯桥后马戏台、宾舍戏台、偏门河山桥庙戏台。也有把戏台临时搭于河心,观众坐在船上或站在岸上观剧戏,正如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所描写的看戏场景。
  绍兴水多,路面空地历来都充分利用。有些城镇将戏台筑于街心穿街处,屋顶固定,台面可拆装,四面立4个石制柱子,在离地面1.1m左右有凹槽,用来安装台面。逢年过节搭台唱戏时交通暂时中断,两面观戏,如绍兴土谷寺前的戏台。
  
  四、当地经济情况对绍兴古戏台的影响
  
  绍兴的传统戏台由最初的露台草台发展到有天花、藻井设置的固定型精构万年台,坚实的经济基础在里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生活物资匮乏的旧社会,人们生活困苦,终日劳作,在各时节举行的祭祀歌舞活动成了民众常年辛苦后调剂生活鼓舞欢庆的最好时机,在精神的名义下,人们才可以不惜费钱费力,名正言顺的得到
   文化娱乐。
  宗祠戏台依宗族姓氏的自然村而建,祭祖宗等大事必有戏班登台助兴,戏台不仅成了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村民的门面和虚荣。所以大部分神庙祠堂戏台都修得华丽、气派,这与当地富裕的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如绍兴咸宁桥河台,华舍与柯桥旧社会是手工机纺业基地,经济富裕,故该区五里一庙,有庙就建戏台。绍兴安城河台坐落在绍兴县马山区东安村,东安村在历史上是以煎盐为主要经济来源,所产精盐品质上乘,经销多省,故经济富裕。如嵊州苍岩街台坐落于嵊州市苍岩村,戏台造型粗犷,看不到晚清纤丽华美的风格,这种仅求于实用和牢固的设置,明显出于多水害缺少经济实力的考虑。
  
  五、戏曲内容对戏台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剧场实际上是戏剧存在的空间方式与活动方式的物化反应,其构成方式受到戏剧本身构成方式与演出条件的制约。
  绍兴地区传统戏台的平面形式以方形为主,面积大多20多平方米,这是由于戏曲的上场人物比较少,人物动作不是很复杂,它并不需要非常大的建筑空间。“一桌二椅”是绍兴旧戏舞台上可产生千变万化的景物造型构件,通过桌椅的不同利用来演绎不同的戏曲环境。绍兴传统剧目中表演的演员都很少,一般一两个人多则三四人,如绍剧《调雅常》而没有像北方的一些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等这样大场面的戏,所以绍兴的戏台与北方戏台相比在面积上小很多,绍兴戏台的建筑尺寸大多是20几平方米的方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工程液晶显示器迎喷发期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2 15: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