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复制链接]
查看: 1036|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88
发表于 2020-5-29 17: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3・304.8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0―0104―03
  1 范围
  该规程规定了茴香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山东省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茴香生产。
  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1.1―2001的要求,栽培场地应远离工矿业污染源,距离在2km以上,不受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土壤条件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土壤肥力较高,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土壤含盐量小于0.5%,pH5.5-1.5。
  3 术语和定义
  发芽期:播种至第一片真叶显露。幼苗期:第一片真叶显露至1-8cm高。生长盛期:1―8cm高至收获。
  4 生产管理技术
  本规程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按常规栽培措施进行。前茬作物以小麦、大麦、瓜类、豆类等为宜,忌重茬连作。
  4.1 茬口安排
  早春栽培:深冬播种,早春上市;秋冬栽培:秋季播种,秋末或初冬上市;冬春栽培:初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春提早栽培:终霜前30d左右播种、初夏上市;越夏栽培:夏季播种,夏末秋初上市;秋延后栽培:夏末初秋播种,国庆节前后上市;多茬栽培:在以上栽培茬口的基础上,连续收获两茬及两茬以上。
  4.2 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符合GB1 115.5―1999的要求。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茴香品种。冬春栽培、早春栽培、春提早栽培选择耐低温、抗菌核病强的品种,如“德农1号”;越夏栽培、秋延后栽培、秋冬栽培选择耐高温、抗病毒病和白粉病、蚜虫不喜食品种;一季生产既可选择单茬茴香也可选择高产割茬茴香,如单茬茴香“德丰”;多季栽培选择耐刈割、抗根腐病的割茬茴香,如“德农l号”和“德农2号”。
  4.3 种子处理
  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①温汤浸种:把种子放人55~C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min。主要防治菌核病、根腐病。②氢氧化钠浸种:先用清水将茴香种子浸泡3―4h,然后置于2%氢氧化钠溶液里浸15min,捞出洗净,晾18h。主要防治病毒病、白粉病。
  4.4 浸种催芽
  消毒后的种子用15℃的水浸泡12―24h,中间用手反复轻搓,使其分开,然后放在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水冲洗1次,直至种子露白。
  4.5 整地做畦
  结合整地每   .1m2施优质有机肥1000kg、稀土磷肥50kg、尿素20kg、硫酸钾15kg。翻地深度20一30cm,打碎土块做畦,畦宽由管理要求、种植习惯、设施要求决定,一般1-2m,长度根据地块而定。
  4.  播种
  采用直播。根据栽培季节、栽培设施、供应时期、收获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因季节而异。春播时每   .1m2用种量为5― kg,夏、秋、冬季播种时可加大用种量,每   .1m2用种量为1~8kg。可撒播或条播,采用撒播间苗后苗距4-5cm;条播时行距10cm,间苗后株距2―3cm。播前浇透底水,水下渗后播种,覆土1cm左右。春季和冬季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湿、增温,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夏季和秋季播种后覆盖遮阴材料(草苫、遮阳网等),减少蒸发、降低温度,出苗后及时去除覆盖材料。
  4.1 田间管理
  间苗:待茴香长出2―3片真叶、苗高4―5cm时,进行间苗。除草:结合间苗进行除草,春冬季茴香除草一次即可;夏秋季杂草生长旺盛季节,茴香需及时、多次除草。温光管理:茴香在15~20~C时生长良好,低于4―5℃易受冻害;茴香忌高温,最高温度超过24℃,生长不良,品质降低。冬春低温季节保护地栽培时,茴香出苗前温度保持在1 ℃以上;苗高1―8cm时开始通风,上午超过22%时打开通风口,下午低于20℃时关闭通风口。夏秋高温季节栽培时,注意遮阴降温,保持土壤湿度。茴香比较耐弱光,对光的要求不严格,多层覆盖能正常生长。但在长日照条件下容易抽薹开花,栽培中应注意避免。
  4.8 水肥管理
  浇水:浇水根据茴香生育期、栽培季节、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率等进行。发芽期:播后要充分灌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80%以上。夏秋干旱年份,采取“三水齐苗”,即播种一水,拱土一水,齐苗一水。可降温、保墒,以利齐苗,并防止高温发生病毒病。幼苗期:控制浇水,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徒长倒伏,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 0%一 5%。遵循“少浇勤浇”的原则。生长盛期:保证供水,促进产量形成。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节保持在 5%-10%,夏秋季节保持在15%-85%。
  追肥:苗高10cm左右时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施用,每   .1m2施尿素最多不超过15kg,收获前15d内不应使用速效氮肥。单茬茴香追肥一次即可,割茬茴香每次收获后,于苗高2―3cm追施同量的氮肥,连续收获两次增施一遍油料饼肥(油渣)或优质鸡粪50kg。在生产中不应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4.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白粉病、菌核病、根腐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虫。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夏秋栽培及多茬生产采用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冬春保护地栽培,出苗后降低设施温度,控制在8―10℃,10d后恢复正常管理温度。
  物理防治:夏秋栽培及多茬生产时,大型设施内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其上涂上一层机油,每   .1m2放置30―40块。中、小棚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棣素和生物源农药如齐墩蜻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索等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GB8321.1一GB8321.5的要求。白粉病: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41%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00倍液,每1-10d喷药1次,连喷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洒每   .1m2施用1kg硫磺,附加1-1.5kg石灰,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根腐病:土壤处理,播种前每   .1m2用50%多菌灵(或50%利克菌、10%土菌消等)可湿性粉剂2~3kg,拌细土50― 0kg,沟施或穴施;药液灌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农利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或 5%甲霉灵1000倍液,或40%施佳乐1000倍液,或40%百可得1500倍液,或40%菌核净3000倍液喷雾。病毒病及蚜虫:灭蚜防病,茴香病毒病通过蚜虫传播,发现蚜虫危害,及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3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喷杀,可除蚜防病毒病。叶面喷洒萘乙酸20mg/kg、增产灵50―100mg/kg及1%过磷酸钙溶液,可促进植株生长,增强耐病性。在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均有一定效果。
  5 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和生育期及时收获,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晚纤维增加,降低品质。苗高30om左右时即可采收,若一次收获可连根拔起;若多次收获则于地表2―3cm处割取。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2.2 省生产试验结果
  2010年吉粳510参加吉林省水稻生产试验,4个点次平均产量8 51.5kg/hm2,对照品种(通35)为8209.0kg/hm2,平均较对照增产5.5%。
  2.3 抗稻瘟病鉴定结果
  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2008―2010年连续3年30个有效鉴定点次对稻瘟病进行鉴定,苗期抗瘟性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方法,叶瘟和穗瘟抗性采用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吉粳510对苗瘟表现中感(MS),叶瘟表现中感(MS),穗瘟表现中抗(MR),好于对照品种。
  2.4 稻米品质检测结果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对吉粳510稻米品质测试分析结果:该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8项指标符合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株形态及穗部特性
  吉粳510幼苗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株型略紧凑,叶片上举,茎叶绿色,粒形椭圆,短芒,弯曲穗型,稻米清白或略带垩白。株高约105. cm,平均穗长11.0cm,平均穗粒数111.5粒,结实率90.0%,千粒重2 .5g。
  3.2 生物学特征
  吉粳510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0天左右,需有效活动积温2850℃左右。抗倒伏,抗稻曲病,较抗二化螟、纹枯病、苗瘟、叶瘟,中抗穗瘟。活秆成熟,适应性广。
  4 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地区
  吉林省条件下,4月中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插秧密度为30cm×20cm,每穴3―4苗。合理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纯氮150kg左右,纯钾130kg左右,纯磷100kg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施入;钾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人;氮肥按底肥:蘖肥:穗肥=2:5:3的比例施入。采用浅一深一浅的方式灌水,1月初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吉粳510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水稻新品种,适于吉林省四平、长春、辽源、松原等中晚熟稻区推广种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水稻新品种圣稻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不同栽培因子对嘉祥细毛长山药产量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5-29 17: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7

帖子

51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71
发表于 2022-3-13 2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